没有能人干不成事,能人太多容易出事
要干事就需要人才,没有人才不行,但有时人才太多也会带来问题。如果领头的人驾驭得不好,加上人才自身存在的问题,人才虽多,优势也之必能发挥出来,反而容易产生内耗。韩馥手下的人才不可谓不多,文有田丰、沮授、郭图、荀湛、辛评,武有鞠义、颜良、文丑、张郃、耿武、阂纯等,但他一样败得很惨,顷刻二间权力土崩瓦解,最后连命都保不住。还有袁绍,接收了韩馥的人才集团,又有逢纪、许攸、审配、高干、淳于琼这些旧部,一时间人才济济,荀彧、郭嘉在袁绍阵营里都排不上号,只得另谋发展。然而,袁绍一旦开始败亡,想挡都挡不住。
人才资源的丰富没有促成韩馥和袁绍这两个集团夺取最后的胜利。给韩馥添麻烦的是他手下头号大将鞠义,在最危难的关头动摇韩馥信心的又是深为他信赖的部下荀湛、郭图等人。袁绍手下的人才更多,但是他们人,严重不齐,文武之间、文士之间、下级之间矛盾重重,分化成不同阵营,斗得死去活来。袁绍生前驾驭起来已经很勉强,死后局面更加失控,没等敌人动手,自己人先你死我活地打了起来。袁绍集团与其说是被曹操打垮的,不如说是被自己手下这些人才打垮的。
能人不好驾驭,但是不用他们而靠着“庸人”起家也不是办法,公孙攒失败的例子就在眼前。能人必须用,关键是如何用好。
一个强人的身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弱势领导,刘表之后的刘琮,刘焉之后的刘璋,刘备之后的刘禅,以及孙权之后的孙休、孙亮等,都是这种情况。相比较而言,曹操在这方面似乎高出一筹,他生前对人才的驾驭可谓得心应手、炉火纯青,这种优势有一部分延续到了曹操身后,在他留给曹丕的政治遗产里,最重要的无疑是一支素质较高、团结得较好的人才团队。与袁绍等人身后能人纷争四起不同,曹操身后的人才团队依然保持了团结和强大,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曹操在驾驭人才方面有高超的技巧。
在驭人方面,曹操注意对手下那些特别突出的人才给予适当压制,避免“一股独大”。曹操阵营里没有出现诸葛亮这样的人物,不是曹操手下的才不具备诸葛亮的素质,而是曹操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在曹操事业的开创阶段,的能力、作用和影响力都是首屈一指的,曹操对他的依赖也最重。后来,程昱、郭嘉、荀攸、董昭等人加人进来,曹操的用人余地也更大了,尤其在军前出谋划策方面,郭嘉逐渐取代荀彧成为“谋主”。曹操把献帝迁往许县后,任命荀彧为朝廷的尚书令。这个职务很显赫,以前三由朝廷重臣或者外戚来担任,让荀彧担任这样的职务可以表示曹操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做出贡献的肯定。但这个职务的品秩并不高,只有一勉强算是“副部级”,阵权重位低的差事,而且从此渐渐从曹操核心决策层淡出。其后郭嘉在曹操阵营里的地位迅速上升,但是论职务也只是曹操身边的助手,而且死得较早。童昭、贾诩、荀故等人虽然个人天赋都极高,、但他们力量均衡,为人又很谨慎内敛,都不具备独撑大梁的内外部条件。.至于武将方面,曹操手下虽然战将云集,其中不乏顶级战将,亘曹操亲自统兵的习惯一保持到死。他相当于总司令,手下这些战将分别是兵团司令、几军长,军权高度统一在自己手中。
同时,曹操也很注意团队的凝聚力,努力使部下们彼此团结,避免内耗。部下之间出现矛盾在所难免,遇到这种情况,曹操总是想办法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它。寥告郭嘉的状,曹操既肯定了陈群实事求是,又为郭嘉进行了必要保护,不让他们的矛盾升级。曹操手下的徐宣和陈矫是广陵郡老乡,但二人关系恶劣,一就吵架。陈矫本姓刘,后来过继到舅舅家改姓了陈,又娶了刘氏姑娘。按照风俗本族人不能通婚,这一点被徐宣抓住了把柄,经常拿这个说事。为了避免两位部下矛盾升级,曹操专门下了一道命令,说:“丧乱已来,风教调薄,诗议之言,难用褒贬。自建安五年以前,一切勿论。其以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这一道命令由徐陈矫之事弓I起,社说的又不仅仅是他们二人的事,曹操明确告诉大家以前的是非都不要再提了,谁提治谁的罪。
对一个组织来说,团队精神很重要,团队精神的核心是搞好团结,团结搞不好,就会产生内耗。对组织里的每一个人来说,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团队不存在了,个人利益也无从谈起。 {:4_109:}{:4_109:}{:4_109:} {:4_109:}{:4_112:} 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 > "" “” '
要想【常人网】好 就靠你我他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