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意外降息背后:经济放缓已需急救
当几乎所有人觉得只会降准的时候,中国央行选择了突然降息,这意味着什么?是货币政策已转向激进“预调”,还是即将公布的6月宏观经济数据出人意料地差?
昨日晚7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且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这是自6月8日降息以来,一个月内第二次降息,同时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所采访的经济学家均注意到,在上次存贷利率等幅下调引发争议的背景下,此次降息采取了贷款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利率降幅的“不对称降息”,一方面缓和“剥夺储户”的质疑,另一方面突出了鼓励向实体经济放贷的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银行用足贷款利率下浮空间,则一年期贷款利率最低可达4.2%,已为历史最低水平。
“息准双降”保增长
农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袁江指出,二季度经济回落态势明显,央行降息是应对当前形势的重要措施。
目前,关于二季度GDP增速将低于预期的氛围相当浓郁,普遍预计这将进一步拉低全年GDP至8.2%左右。另一方面,随着CPI逐步回落,5月仅为3.3%,多数机构预计6月将进一步跌至2.3%,也为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提供了空间。
但是,鉴于6月8日刚刚降息,因此市场普遍预期降准的可能性更大。在本月初进行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中,参与调研的15家机构,亦只有2家预测“本月降息”,而持降准预期的机构多达12家。
此次早于市场预期的降息,或许体现了“预调”思路的进一步明确。
6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中国银行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认为,以前采取数量型工具(降准)主要是应对流动性紧张,而当前流动性相对来说还可以,主要问题是经济超预期放缓。
“数量化的工具就是增加资金的流动性,而市场上并不缺钱,缺乏的是有效投资需求,降息可以增加这部分有效投资需求,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左小蕾也表示。
预测本月降息0.25个百分点的工银瑞信首席经济学家陈超也认为,实体企业融资成本高是持续降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逻辑:由于贷款利率水平高企不下,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抑制了企业的贷款需求。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当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在7%以上时,企业贷款需求弱,实体经济就很难有实质性复苏。6月份首次降息前,贷款加权利率一直维持在7.6%以上的水平,两轮降息方能把贷款加权利率降至7%附近,因此,“本轮降息非常必要。”
事实上,如果考虑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此次降息而不降准也可以理解为“实质性降准”已实施。
继上周超过千亿元逆回购之后,央行本周实施了规模高达1430亿元的两笔逆回购,两周逆回购累计释放资金规模已达2680亿元,加上近两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规模更是达到3770亿元。
“这几乎相当于下调一次存准率。”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理事长王世豪昨日表示。
如果“实质性降准”这一判断成立,那么此次降息意味着,货币政策已使出了“息准双降”的激进手段。
“非对称”的对症之药
相比上轮降息,本轮降息“非对称”特征更为直接和明显,即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0.06个百分点,并且下浮区间调整为0.7倍。
“降低存贷款利差,可以增加流动性,这将给银行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其保留必要的贷款规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室主任陈道富指出。
“贷款才是真正起作用的,甚至应该保持存款利率不变,降低存款利率就降低了储户的收入,降低存款利率只是控制利差,为了缩小存贷款利差。”左小蕾说。
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在相关研究报告中分析,这次非对称降息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对最近两年市场对银行利润不满所作出的反应,意在压缩银行利差;第二方面是试图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负担,刺激信贷需求;第三方面是技术方面的,在调息步幅由27个基点调整为25个基点之后,存款利率已成为了5的倍数,但贷款利率却一直未能调整为5的倍数,此次调整之后,贷款基准利率全部成为了5的倍数。
此外,鲁政委还注意到,此次降息的同时也扩大了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如果下浮区间用足,则一年期贷款利率最低可达4.2%,已为历史最低水平。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认为非对称手段,另一意义在于促进利率市场化,部分意义在于促进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不一定完全靠利差来生存,而要靠提供更多的收费服务。在刺激信贷需求的同时,不伤及存款意愿,或许“非对称”正是当前中国经济需要的“对症之药”。降息自然也会引发“房地产调控放松”的联想,针对这种猜测,央行特别强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此外,市场对减税等财政政策亦很期待,但有分析人士认为,降息意味着财政政策的空间不大。如海通证劵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昨晚在其新浪微博上评论称:再次非对称降息,一是刺激内需,二是将银行盈利转给实体经济。如此看来,今年货币政策的空间要大于财政政策了,因为财政预算若要超支缺好项目支持,且在产能过大、库存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制造业的投资意愿不足。若此判断成立,则下半年至少仍有两次以上降准和一次以上降息。但助推经济回暖需滞后体现。
全球宽松
此次央行没有选择一周股市收市后的周五降息,而是比较少见地周四就宣布,形成了中国和欧盟同时降息的局面。就在昨日晚间,欧洲央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下降25个基点,至0.75%。,与此同时英国央行也于当日宣布国债采购项目额度增加500亿,至3750亿英镑。而此前不久澳大利亚央行已经宣布降息。现在除了美联储的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没有推出外,其他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货币宽松的政策提振经济,不禁引发了投资者对未来全球可能进入第三次货币宽松的周期的猜想。对于目前欧洲降息以及其未来的政策走势,陈道富指出,现在欧盟由原来单纯强调财政紧缩,到现在平衡经济增长和财政紧缩之间的一个关系,对经济增长日益重视,甚至提出了1200亿欧元的刺激计划。“今年欧洲的通胀压力不大,使欧洲央行具备这样一个条件,通过降息来增加资本的流动性,而不用担心在未来的一到两年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他说。对此,曹凤岐指出频繁地使用降息的手段,不管降的幅度有多大,都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方向有所改变。至少目前已经是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而去年是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
我擦!我要沙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