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双城一农村养老金1月3毛 71岁农民被迫外出打工
在全国1.85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六成以上生活在农村。也就是说,仅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就超过了1个亿。和城里的老人比起来,农村老人是如何养老的?今天我们就跟随记者到黑龙江的农村看一看。71岁的赵申90岁的爹
赵申(对妻子):我们俩看看就暂时自己过,不能和他们(儿女)在一起过,都这么大岁数了,活一天算一天吧。
已经中午12点了,虽然早就饿了,赵大爷老两口还是放弃了生火做饭,妻子南淑君端出了早上剩下的饭菜,剩菜只剩下一个盘子底儿,老两口还是勉强对付着,过日子,对赵大爷老两口来说,就是一分一厘地从牙缝中节省着。
赵申:年年吧,把苞米卖了,我把大米就买了,够一年吃的,就怕以后咱没有钱了,你饭得吃啊!
南淑君:买三袋子大米。
赵申:别的不花行,这个你得,吃饭这玩意你不能不吃!
家住黑龙江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的赵申今年71岁了,妻子南淑君也已经68岁,老两口在家门口的土地里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家里这些摆设就是他们一生的积蓄,虽然有孩子,但养老,是他们老两口自己的事。
南淑君:活一天算一天吧,那你怎么整?我就寻思了,我们咱俩要掉头一个,剩一个,不管他谁先走,归到儿子那是归哪,我就不管了,我得先走,他没毛病。我得走他头前去。
赵申夫妇有四个孩子,两个儿子早已经分家单过,孩子们的生活也不好过,没能分到承包田,只能靠四处打工维持生计。老俩口的年纪现在也越来越大,年轻时铲一垄地大气不喘,现在得歇上好几次,这农活,赵大爷越来越干不动了。
赵申:农村人嘛,现在那你不能劳动了,没有啥劳动能力了,那你不靠子女,谁管你呀?跟子女在一起过,那就是跟着吃饭呗,干活,能干点就干点,不能干点那也没办法。因为,从古以来至今,中国不就这这么回事吗,你养他小,他养你老么。
种地虽然累,但每年种玉米都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听说玉米地里起了粘虫,赵申特别着急,往年的这个时候,这片玉米地已经是丰收在望了。
赵申:就靠这地生活。农民嘛,不能出去打工了,就靠这点地。咱也没有副业。
钱不好挣,物价却越来越高,他和老伴过日子也只能精打细算,一点一滴地省着。
赵申:生活中你啥不得花钱呐,你买油盐酱醋,啥不得花钱啊,就得节省点,或者是,有些该买的,该买的就买,不该买的就不买了,你像买点水果,副食,有条件的就多花俩个吧。
为了多赚些钱贴补家用,70多岁的赵申每年都会到外面打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赵却很难找到合适的活干。听说哈尔滨的一个工地缺人,他决定,到工地上碰碰运气。
工头:能不能行?你能干啥啊?你看看……多大岁数?70来岁了,我就还有啥说啥。70多啦,70多不行。没有也不能太让你为难啊。咋这么说,说难听一些,老眼昏花,跟不上速度了。
赵申是真的想在这个工地留下来,但软磨硬泡,最终还是没能打动工头,没有找到活干的赵申很失望,连中午饭也没吃。
傍晚,奔波了一天一无所获的赵申回到村里,顺便到弟弟家看一眼老父亲,父亲今年已经九十岁了,腿脚有些不灵便,一直和弟弟一家生活一起。
记者:那你整个那你生活靠什么呀?
赵福成:就这几个儿子,一年给点钱。
记者:就是每年给你点钱?
赵福成:嗯。劳力也不行,不能干活了,完了。反正到时候了,别的没有,逢年遇节,多少是他们心思给点。
赵申自己也慢慢老了,每年给父亲500元钱,虽然不能让父亲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多少都是个心意。
赵申:要说我赡养我还没真做到那个赡养,只能就这两年吧,我看有点过意不去了,我老弟弟以前一切都是我老弟弟负担,这就说句心里话。后来我一看,我们哥五个,管他怎么的,咱多少给他,昨天不就说了,一年给拿500块钱就算顶着,给他伺候他的钱。
生活中也有好消息,从2010年7月开始,黑龙江省给所有80至89周岁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以及所有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每人每月补贴100元。
赵申:就是去年7月份说是照相,说是能给些钱,说是说了。说道做不到了,那咱能找人家要去吗?
赵申的老父亲赵福成年底过完生日,就能领到这每月100元钱。不过私下里,赵福成还是有些想不通,因为村子里能活到九十的老人并不多,这门槛有点高。但有总比没有强,赵申的老父亲一天一天数着盼着年底的到来。
今天71岁的赵申种地都有些吃不消,但他还要四处张罗打工,赡养自己90岁的老父亲。农村老人的养老能不能找到一条有别于“养儿防老”的新道路?从2009年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已经惠及到众多的农村老人。但在一些没有实行试点的地区,农村老人每个月只能拿到只有象征意义的三 毛钱。他们在翘首企盼“新农保”早些实施。
三角钱的养老金
黑龙江省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有将近1000户人家,登记人口有3000多人,其中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320人,几乎占到了全村人口的十分之一。在久援村很多人的记忆中,多年前,村里曾经集体代缴过养老保险。几年前,村里也有人领到过养老金。
记者:后来你领过养老保险金吗?
赵申:领过,我那本我可能没瞅,有个几年了,我个人上,给通知一回上公社那个民政,领了12块钱。那个本上。
记者:之后你再也没领过?
赵申:后来的,那天会计部在这儿说有个51,他说他送家来,不是通过我个人领的,我就忘了。
这是赵申的养老金领取证,上面写着“月领款额度1元”。赵申记得,2005年发放过一次,后来2007年又领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领取过。
和赵申同住一个村的张海亭,翻出很多年前发下来的《养老金领取证》,领取证上写着,他每个月领的养老金是3角钱,从2005年到2007年,他先后领过三次,拿到手里的养老金一共是21.6元。
张海亭:这上都有着,要不怎么12.6呢,12个月不正好3块六吗?这够干啥的?就领这些钱,完了这几年没信了,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三块多钱,领不领也没啥意思。够干啥的,你说这个厂子造纸的话,卫生纸还4.5块。3.6块(笑)。
张海亭说,这点养老金根本什么都干不了。他和妻子没有分到土地,只分到了三亩多的口粮田。为了生活,他现在只好在一家工厂看门,每月的工资是800元钱。
张海亭:有的人分着地的有地,咱没着地的就得打打零工。
记者:那你想没想过一天咱真的不能动弹了,怎么办?
张海亭:动弹的话那也没着,国家能给就给,不能给那就得…
一想到自己年龄再大一些怎么办?张海亭便更加伤心。虽然孩子们都还算孝顺,也经常来看望他。但张海亭明白,也不能完全指望儿子,42岁的儿子没能分到土地,只能靠打工,孙子还在上学。
记者:那你现在养老这一块就全靠自己打工?
张海亭:就是靠自己打工,暂时就得靠自己打工,能干,不能干时候,完了再说。没着了,你说咋整?
每个月领三角钱的养老金,张海亭感到特别无奈。过惯节俭日子的张海亭,每个月赚的800块钱,除了吃饭和给老伴买药之外,几乎剩不下什么钱,但张海亭还是会省吃俭用,希望攒下一部分。
张海亭:子女的话,这阵的话,告诉他了,你现在不管用,等到动弹不动弹那天,就是供点饭吃行,咱就知足了。死那天的话,你上火葬场你还得好几千,你不给儿女留点,你不要给儿女留下饥荒(借款)。
许长柏是当年村里的会计,他清楚地记得,在1996和1997年,上级部门要求各村参加养老保险,通过村集体,每名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缴纳48元的参保费,当时还收了两元钱的办证费。
记者:你记得咱们村拿了多少钱当时?
许长柏:一万四千多,我记得。
记者:大约有多少户?
许长柏:一年一万四多,那就得最少得有三百来户,一户四十多块钱,是不是?三百来户。这个钱吧,到60以后就给算,一年按照什么玩意,我想给你多少钱,就给你多少钱,结果到现在也没人管这事,也没给返,钱还在那扔着,没人管。
关月丰,是久援村现在的会计,他从家中的柜子里拿出当年的账本,账本显示,在1995年底和1996年,久援村的三百多户村民连续两年参加了“养老保险”,每人缴纳了96元钱,1996年后,上面不再要求,村民也就没有再交过钱,到2005年,村里有 交钱的人年龄到了60岁,这笔养老金开始发放,但钱少得可怜。
关月丰:张海亭他是一个月领多少钱呢?领3毛钱,已领的月数是48个月,是14.4块钱,已经领到手的,就这些钱。
双城市幸福乡的民政助理陈丽文告诉记者,当年农民参加的这个养老保险叫“老农保”。这笔钱是通过幸福乡为双城市农保中心代发。
民政助理陈丽文:你看这不(月领)四毛,三 毛,这是五毛。这都是五毛四毛的。谁能来领来啊?
目前2011年的这笔养老金已经发放到幸福乡,钱也一直放在陈丽文柜子里,但因为每个领取人的金额实在太少,村民来领取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人根本就不来领。
双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主任阴法宇解释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为了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在全国推行农民养老试点“老农保”,基本做法是村民每年按照一定数额缴纳养老保险金,年满60周岁以后,养老金会逐年返还。当时双城市参保的人员有7.3万人,现在滚存的沉淀资金为1000多万元。每年黑龙江省农保中心都会往下分配这笔养老金,但发放过程中难度极大,行政成本就吃不消,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解决方案。
阴法宇:以前交过养老保险费的,哪怕交十块钱交二十块钱也继续给他发放养老金到去年的话。不扩就是不允许再扩面了,不允许收老百姓的养老保险费,就是不停不扩。
阴法宇:要开始整理,新老农保要合并。
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的村民们说,老农保领不到多少钱,大家都几乎忘了这事,周围很多地方都有了新农保。
罗正治:就是混一天算一天,去哪找去啊别的地方都给了新农保,我们这里就是没有。不知道怎么回事,像也照了好几次了。
2012年七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宣布,将在年底前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由中央财政出资,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每个月将会领到55元的基本养老金。在双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保中心,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电子信息已经录入完毕,在档案室,纸质的档案也码放得整整齐齐。
阴法宇:现在如果国家基础养老金到位的话,咱们在一周之内就可以把这钱发放到老百姓手里了,这今年的任务咱们是完成了。因为今年的任务就是保证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发放到位。
久援村的老人们像盼星星盼月亮那样盼着新农保能早一点覆盖他们村,盼着国家基础养老金能够尽早到位,尽早让这些老人拿到一份真正的养老钱。那么在其它地区,已经拿到基础养老金的农村老人日子怎么样了呢?
前面我们看到,在黑龙江省双城市的农村,农民们当年在连续两年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后,现在每人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只有3毛钱,农民们盼着新农保早日实施。而在与双城相距不远的黑龙江省望奎县,新农保试点从2011年开始已经实行一年,参保率已经达到86%,有4.2万农民领取按月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我们来了解一下望奎县的情况。
常江的晚年生活
今年74岁的常江,生活在黑龙江省望奎县信三村,这段时间,他正在别人家地里干农活,把这些万寿菊摘下来,再把麻袋装到四轮车上,这样他一小时能赚十块钱。
常江:打工,对叫打工,现在都叫打工了。能赚多少钱啊,他们这按小时,一个小时十元钱。你干十个小时你就挣100,十二个小时就120。
最让常江高兴的是,去年打工赚了一千八百多块钱。如今,74岁的他只能在村中做一些零散的活儿,赚些钱贴补家用。因为收入都数得过来,过日子也就需要省吃俭用。
常江:这得寻思,这不得寻思这个钱你别花没了,到时候你咋怎,那能不寻思,这必须得考虑钱的事,这有当然钱,咱们怎么花法?必须得寻思。
记者:还得商量一下。
常江:到干啥了,我说你就买啥,我说你得想着钱,你没了不好整,咱们得匀着花,这钱。
常江老两口已经没有能力再种地了,他们把自己家里的地租出去,每年会有4400元钱的收入。对于养老这事,常江老两口并不愿多提。因为儿女都没能分到土地,在外地打工的他们都还不富裕。常江和老伴只能住在老房子里,逢年过节,有的时候孩子也回不来。但显然,自己老了,还是需要到孩子家去养老。
常江妻子:孩子回来再给一点,孩子,没有一个像人家富裕的,给点,不能一点不给。
记者:那您想没想过将来自己不能动的那一天,还得归到孩子那去?
常江妻子:那你说呢,不得归到孩子,孩子那,能不归孩子。
记者:还是归到孩子那去?
常江妻子:归到孩子那去,暂时是不能去,不想去。
从去年七月份开始,常江老俩口每个月能拿到国家发的基本养老金,每人55元。这些钱虽然不多,但还可以买些米面。
常江妻子:给点不错,真是不错。给了,给点,不给,你怎么着,反正(将就)活着,这给点,也挺好了,不是吗。
记者:这些够不够咱们买粮食吃,110块钱一个月?
常江:够了,买粮食吃够。
记者:你跟你老伴?
常江:其余的别的生活费还是够了,够吃,买吃的是够了
常江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生病,去年妻子生病花了两万多,虽然参加了“新农合”,药费报销了70%,但自己承担的部分,再加上护理吃饭的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常江说,他现在最怕的,是自己将来不能动的那一天。
常江:不死不活不好整,到那时候。
记者:你害不害怕有病?
常江:怕有病都不怕,死也不怕,就怕不死不活那不好整。
闲下的时候,常江会到村头转转,有时会和同龄的村民聊聊天。衰老,是他们不愿提起的话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和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1.7765亿,其中有6成生活在农村,人数已经超过1个亿。
半小时观察:警惕新农保走“老”路
事实上,像双城市农村老人所经历的事并不少见,今年初就有媒体报道,浙江台州农民也是在1995年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现在每个月只能领到两块钱。上世纪末,我国农村尝试建设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滞。老农保为什么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扶持政策缺失,最终演变成农民自我储蓄。眼下新农保正在全面推开,根据规划,我国将于2020年前全部实现所有农民都享有新农保。但在实践中,一些地区也暴露出农民个人缴费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如何使“新农保”也避免出现“空帐运行”?如何保证新农保不走老路,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尽量要灵活、多样化、实用,避免一刀切与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还是要加快打破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等一系列樊篱,着眼于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在制度设计上为城乡社会保障关系接续留好接口。农村养老远比城市更为复杂和困难,在这方面更需要顶层设计和全局推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