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的创新
2012年互联网上流传一则微博:优酷土豆合并了。苹果看了一眼安卓,蒙牛看了一眼伊利,麦当劳看了一眼肯德基……欢迎接龙…… 微博之下有一条神回复:MSN看了一眼腾讯,IE看了一眼腾讯,360看了一眼腾讯,迅雷看了一眼腾讯,搜狗看了一眼腾讯,暴风影音看了一眼腾讯,三国杀看了一眼腾讯,CS看了一眼腾讯…… 世人看待腾讯,开始从“抄袭大王”、“中小企业创新的天敌”,转向“创新的标杆”。曾经因为腾讯推出Q Q团购网而如坐针毡的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坦承:“创新并不一定要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创新也可以是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改良,使得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等。我想腾讯众多的产品就是经过了这样的创新,并利用拥有庞大的用户数的优势创造出现今的腾讯。” 2012年9月,腾讯模仿国外应用kik而推出的语音社交应用“微信”突破了2亿用户,平均每月增长1千万用户。这款产品的成功被它的竞争对手奇虎360创始人周鸿评价为,腾讯凭借创新产品微信成为唯一一家拿到2012移动互联网“船票”的企业。 在腾讯,这种拿来主义的模仿创新仍在继续,而且仍然是这家公司乐此不疲的方式。马化腾称: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 拿来之后进行渐进式改良 或许是腾讯在拿来之后细微而贴心的创新,使得近年来互联网人都讲“微创新”。可是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总经理唐沐宁愿称之为“渐进式创新”:“‘微创新’这个词虽然道出了创新的‘形’,但未道出‘势’。我更喜欢用‘渐进式创新’来描述我们在产品上做的循序渐进式的创新改良。” 以微信为例。微信1.0,语音是基础;微信2.0,加入了群聊;微信3.0加入了陌生人交友;微信4.0,开放平台;微信4.3,引入了公共账号平台,彻底的从一个单纯的沟通工具转变为一个移动平台。这个平台上囊括了多种产品形态,从社交到购物,更多的时候,微信承担了一个渠道的角色。 腾讯希望把每一个创新改良的细节做到极致。微信新功能“摇一摇”上线时,没人想到,一个看起来这么幼稚的应用每天能产生上亿次的摇动。设计摇动时的声音时,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第一个想到“对男人最有感觉”的来复qiang的上膛声。他们找来很多声音尝试,来复qiang声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 唐沐认为,产品体验被模仿的门槛较低。大家都不差钱、不差技术时,一个好的体验创新点,总是很快被竞争对手模仿。但模仿一个点容易,模仿整个思路很难。清晰自己产品的方向,按照思路有节奏的不断创新,始终领跑对手1~2个月,是为后来者设立的最有效的门槛。 “找朋友”是微信最核心的功能点之一,每个版本创新出新的“找朋友”、“加朋友”的方式,让微信在和竞争对手的赛跑中始终领跑。 在腾讯,渐进式创新的案例有很多。在唐沐看来,维持快速迭代的渐进式创新,是腾讯产品持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马化腾把腾讯的渐进式创新解释为“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在他看来,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感觉了。 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虽然腾讯对“拿来”的产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创新,但这些创新都遵循着一个主旨: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打开腾讯官网,左上角向左紧挨公司LOGO的,是一句特别醒目的“以用户价值为依归”。这是腾讯公司的经营理念,具体包括三个内容:注重长远发展,不因商业利益伤害用户价值;关注并深刻理解用户需求,不断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重视与用户的情感沟通,尊重用户感受,与用户共成长。 马化腾非常重视这个经营理念,经常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用户需求的重要性。他认为,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在他看来,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 在腾讯,“用户反馈—改进—再反馈—再改进”的过程常常在各条产品线当中反复上演。新的产品或功能甫一应用,用户如果不喜欢,马上就会“把你骂得狗血淋头”。通过用户的点击、在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抱怨等等,可以迅速地捕捉到用户的反馈。 在研究用户需求并对产品进行创新过程中,腾讯形成了“10/100/1,000法则”,即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马化腾认为这个方法“有些笨,但管用”。 为了探索什么样的产品创新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更大用户价值,腾讯甚至允许在创新中适度的浪费。马化腾解释:这就是在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即使有一两个团队同时研发一款产品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你认为这个项目是你在战略上必须做的。 在微信横空出世之前,腾讯内部有几个团队都在同时研发基于手机的通讯软件,每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最后微信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在马化腾看来,这不是资源的浪费。 他解释说,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创新的死亡。即使最后有的团队在竞争中失败,但它依然是激发成功者灵感的源泉,可以把它理解为“内部试错”。并非所有的系统冗余都是浪费,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不创造各种可能性就难以获得现实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