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安放你受损的职场尊严
辱骂、体罚都侵犯了员工的职场尊严。你是否宁愿被老板诸多刁难甚至羞辱,也不愿放弃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生存压力令不少职场人选择忍受一些侵犯自身尊严的行为。但这样做是否值得?万一尊严被侵犯,我们该如何应对?人们对“职场尊严”更敏感
“尊严”是指人所拥有和具有的权利应被其他人所尊重,一旦受到侵害,轻者伤害了“尊严”,重者可能构成犯罪。飞尚集团人力资源高级经理王伟栋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职场尊严”和“个人尊严”在很多时候是一致的,但由于职场多了一种契约关系,因此,“职场尊严”比一般意义上的“尊严”更让人敏感,很多在家庭成员、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间可以说的话,在职场上就属于侵犯“尊严”的行为,例如朋友说你“蠢”和上级领导说你“蠢”,其意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后者这样说是侵犯了“个人尊严”,而前者在多数情况下可理解为一种玩笑。职场尊严有以下特性:
契约性:职场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劳动合同规定了员工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同时也约定公司的行为,因此,一些日常的生活场合可以做的事和说的话,在职场上就是禁忌,一旦这样做,就可能侵犯了员工的尊严,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公开性:职场是一个公开的场合,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几乎无隐私可言,因此,在隐私场合的一些言语行为一旦公开化,就可能会变成一种“侮辱性”行为。
规则性:职场有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上级对下级以及同事之间都有一些约定的谈话及行为方式,一旦破坏了这些规则,就可能侵犯他人尊严,如当众辱骂下属,或者是强迫下属做一些不符合常规的事情。
如何打造职场尊严?
1、以礼相待“给面子”
为了保全双方的面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礼相待。以礼相待不妨遵循以下准则:
贬己尊人原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时,要“抬”,要“尊”。
称呼原则:指人们出自礼貌,在相互称呼时仍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文雅原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
求同原则: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
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缩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2、多赞扬“增加面子”
人人都希望获得赞扬,同样也都害怕指责。赞扬可以树立下属的信心,增加面子,使其增加承担重任的勇气。领导的赞扬可以使下属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价值,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同时又是对下属优点的肯定、承认,增加和下属之间的沟通和联络。小到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手势都会给下属很大的鼓励,会使他感到领导关注我了,我得到认可了。
3、让员工得到提升“争面子”
在企业内部,员工的面子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的学识、水平、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应该让员工认识到,面子的获得主要是靠自己争取而来,要靠不断学习获得相应的资源,获得竞争力,增强自身的能力提升在企业的地位和尊严,不断的升华。
4、恰当地批评“留面子”
下属都会犯错误,一名优秀员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和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如果既给员工留面子,又恰当地批评指出员工的错误会让其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做出反应弥补过失,找到正确的方向,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相反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批评下属,就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形成对立面,造成人际关系复杂的局面。
管理者在批评下属之前应先了解事情的原委,获得事情的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听当事人对事情的解释。这样有助于管理者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并且了解当事人是否已经清楚自己的错误,以便进行恰当地批评。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这就需要管理者根据具体的当事人和事件进行选择。比如,性格内向的人对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可以采用以鼓励为主、委婉的批评方式,对于生性固执或自我感觉良好的员工,可以直白地告诉他犯了什么错误,以期对他有所警醒。另外,对于严重的错误,要采取正式的、公开的批评方式,对于轻微的错误,则可以私下里点到为止。
在批评时,坚持对事不对人原则,这样可以防止让下属认为对他有成见,也有利于当事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问题,让下属心服口服。
5、给员工改正错误的机会“挽回面子”
一个好的领导,要有容人之量,对待下属所犯的错误,应当给予应有同情和理解,让他们挽回面子,只要能改进就是一个称职的员工。
身为领导者应当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替下属着想。下属犯了错误并自知是由于自己的失误引起的,作为领导如果给他“台阶下”,让他摆脱尴尬的局面,使下属免于丢面子,必定对领导者更加感激,更加尊重,今后会更加注意避免错误的发生。
身为领导者应当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替下属着想。下属犯了错误并自知是由于自己的失误引起的,作为领导如果给他“台阶下”,让他摆脱尴尬的局面,使下属免于丢面子,必定对领导者更加感激,更加尊重,今后会更加注意避免错误的发生。
好领导对于员工而言,他会引导员工成长的;对于公司而言,他在稳定公司的人员流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