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国 发表于 2013-11-6 10:50:54

很好很好很好

titi0626 发表于 2013-11-6 11:09:23

很好很强大,期待下文~

zcs0922 发表于 2013-11-6 11:09:29

这个绝对顶,快快更新啊~

孙小菊 发表于 2013-11-6 11:27:40

很不错,期待下文...

angelina 发表于 2013-11-6 13:58:22

哈哈~~亲的文笔不错!继续努力哦{:4_112:}

snoopyoyo 发表于 2013-11-6 14:30:13

活的精彩,写的精彩,坐等更新

王松 发表于 2013-11-6 14:45:16

{:4_114:}{:4_114:}{:4_114:}{:4_114:}呕心沥血啊~~~~

艾葸 发表于 2013-11-6 14:47:08

{:4_112:}{:4_112:}{:4_112:},期待下文

王松 发表于 2013-11-6 15:43:13

本帖最后由 王松 于 2013-11-9 15:17 编辑

【面试经历四】无厘头的悲剧    其实在哥众多面试经历中,还有一些是比较扯比较无厘头的,具体表现在那些喜欢动用笔试手段来测评面试者的公司里。    五年前,那个时候信息咨询还没有现在发达,加上哥终究非科班出生,确实被一些公司五花八门的测试问卷给唬得一愣一愣的。    虽然现在的我面对那些题目,依然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是,我至少懂得了解答的基本技巧。    比如说人才素质测评里有个关于品德测试的问卷法【其代表性的问卷有卡特尔16个性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个性因素问卷(EPQ)和明尼苏达个性问卷(mmpi)等,还有就是有个投射技术(这个很变态,因为那些题目都看上去与你所学的专业八竿子都打不着的)】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试卷问答,同样出现在苏州的一家公司里。    看到那道题的时候,哥们的一腔热血立马就成了兽血沸腾!    为什么下水道井盖是圆的?    我仔仔细细把这句话看了三遍,确认这家公司公司不是回收废品的公司,也不是生产下水道井盖的企业后,我开始了冥思苦想。    对于这样的题目,哥们现在至少可以写出8000字的命题作文出来。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鬼他大爷的知道这是闹哪样啊?(据说心理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投射效应”,对于这些测试投射效应的方法就称之为投射技术了。被测试者的心理结构会投射到无结构的刺激材料中,它对行为的隐蔽和潜意识方面都很敏感,允许和鼓励受试者的回答具有灵活性)。    在抓耳挠腮挤死了若干脑细胞之后,我正儿八经的写下了我的回答:方便维护、运输便捷、延长使用寿命。    因为当时这道题与下一道题之间留了很大的一片空白,哥们想起读书时候老师的谆谆教诲,不管对与错,多写一点没有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没准阅卷老师慈眉善目阿弥陀佛的会给你点辛苦分的!    给你P的辛苦分啊,教条主义真是害死人不偿命!你妹的。没有办法,命苦不能怪ZF,哥们就把上面简练的回答进行了扩词造句,洋洋洒洒把空白的地方快写完了。    于是,高潮出现了。    不知道是练字上瘾了,还是腰酸背疼手抽筋,反正哥们在最后的一点空白的地方又华丽丽的添加了一句话:    正是因为井盖是圆的,便于运输的同时,也给那些无良的人增添了一项致富项目——偷井盖。(反正也不要费多大力,翘起来,竖立后,哧溜溜就能推着跑,跟小时候哥们玩过的滚铁环的操作工艺差不多)。    哥那个时候要不是看到确实没有地方可以写了,哥还想借此机会奋笔疾书给市领导给人大给国务院写个倡议——所有的井盖从收到哥的这份倡议书起,一律改为三角四方六角蜂巢的,一句话,反正不能是圆的就行。    好了,言归正传。其实这个题目,如果要测验应聘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人的话,我认为更多的还是测试面试者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根据布卢姆(B.BLOOM)的《教育认知目标分类学》的知识测评方法,从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等几个因素来考量),然后现在的我也在度娘里搜索了一下,有一条回答我很满意(英雄所见略同):因为井口是圆的,所以井盖也要是圆的。延伸的意思(个人看法哈,如有雷同,不算抄袭)就是:什么样的环境,培育或造就什么样的人。    额~~~~~一头黑线刷刷刷~~~~~~~~~~~~~(哥现在想起当时的冲动都还是他大爷的脸红心跳脖子粗啊)。    我可怜的一腔热血化成的那些龙飞凤舞的墨宝啊,就这样淹没在了那家哥们都记不起来名字的公司的犄角旮旯里。    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内牛满面)。【总结】没事别瞎跩,别人嘴笑歪。你的认真劲,他人眼中怪。

艾葸 发表于 2013-11-6 15:54:11

呦呦切克闹{:4_109:}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初入职场】面试的那些事儿(绝对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