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知乎高赞提问:下一个10年……
新商业进化论·009期封图设计 & 责编|丽丽 第2698篇深度好文:6317 字| 8 分钟阅读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在腾讯宣布组织架构调整后不足一个月时,马化腾在知乎上发出了这两问。
上一次发问,还是在2012年,马化腾当时提出的两个问题是:
“互联网处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自1998年成立以来,腾讯进行了三次组织架构的调整。
对此,马化腾在公开信中总结:2005年的事业部制,使腾讯由一家初创公司转向规模化的生态协同,从单一的社交产品,变成一站式生活平台;
2012年升级为事业群制,推动了腾讯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升级。
2018年,即第三次调整又是一次战略升级,腾讯要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主动进化。
腾讯的每一次调整,都是源自组织内外环境以及业务发展战略的改变。
对于第三次调整,马化腾表示:
此次主动革新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
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通过连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一、消费互联网是眼球经济产业互联网是价值经济
1.消费互联网(TO C)
在消费互联网(TO C)的浪潮下,整个消费者都是互联网普及的受益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衣食住行都跟消费移动互联网密切相关。现在移动终端和手机号码,已经变成了你的一个身份和一个象征。
你可以没有信用卡,你用微信或者京东白条。整个消费形态全都发生了改变,消费互联网已经深入了消费者的方方面面,已经完全离不开。
大家现在对手机绝对有依赖综合症,一天没有手机,肯定觉得不舒服,惶惶不可终日。
如果10年前,你没有智能手机,并没有什么大的感觉。移动互联网的变革是非常迅猛的,就10年时间。
2.产业互联网(2B)
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学习、ERP、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法律、财务、办公室OA、会计、企业生产制造流程管理、企业人员管理、企业社保管理,都可以靠互联网,使企业更便捷,效率更高,而且还更便宜,这些都会创造很多新的商业机会和优秀企业。
制造、医疗、运输,都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力点。原来每个医院的系统,都是一个烟囱式的,互相隔离(看一个病,你去A医院看的病例都不能拿到B医院)。
对于两者之间的区别,王岳华一针见血:“消费互联网跟产业互联网是不同的理念,消费互联网是眼球经济,产业互联网讲究价值经济。
什么叫价值经济?简单讲,消费互联网做的是流量,流量之后变现。产业互联网做的是什么?产品,产品之后变现。”
产业互联网要做以组织为中心的互联网应用,是让传统企业整个公司必须互联网化。
从目前来看,物联网、数据成为加速或者促进产业互联网进展的驱动力。物联网讲了十年了,万物要联网。
万物联网之后怎么用,一直都没有很好的思路,每个领域有每个领域的用法,并不能整合在一起,但是到今天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了。
而以往传统制造业公司,数据没有收集,即便收到数据,数据不知道如何清洗。
有些数据是不要的,有些是危害到你的正常数据,数据要清洗,清洗完之后要分析、发掘。
国内大数据和云计算正在逐步成熟,计算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产业互联网,不是产业的互联网化,而是智能化。”公开表示“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现在是AI思维”的百度掌舵者李彦宏说。
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不是连接,而是在尊重各个行业基本规律的情况下,去向算法要洞察,向洞察要效益。
而提问者马化腾认为,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型过程中,互联网企业有很大的机会跟各行各业结合,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
通过积累大量的有效数据,进而推动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的落地。
毫无疑问,这些答案都指向一个方向,随着生物医学、生命科学、新能源、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精密制造等领域创新产业化的落地。
传统产业与新技术融合加速,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一场可以统称为“产业互联网”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二、消费互联网是物理的产业互联网是化学的
“消费互联网是物理的,产业互联网是化学的。”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形象地指出了产业时代变革的鲜明分野。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是连接,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词就是融合。
也可以说,消费互联网创新更多是物理变化,产业互联网就像医药创新一样,是一个不断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强调融合创新,激发新的能量出来。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终端重构实体经济产业链,提升效率、创造价值。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将同等于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简单来讲,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会打破传统行业的边界,实现多个行业的融合,在融合后形成的新产业下,重新分工,进一步提升效率。
根据历史经验,每一次社会的巨大进步, 都是因为一个接近全社会使用的工具的改进,带来的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了新的社会分工。
以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目前落地能力依然偏弱。
未来依旧是技术产业化的瓶颈期,从实验室取得的突破,到转化成大规模改造产业的生产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过,基于现有技术,恰好是中国经济创新的大方向。而这一方向的本质是,用产业互联网提升效率,来改善消费互联网的用户体验。
比如自行车行业,传统是自行车产品销售模式,当有了共享单车的平台之后,平台运维整个单车的基础设施,自行车用户从原来的购买自行车的模式,变成了租用模式。
而且未来所有的工具类产品,都有可能会从卖产品的模式,变成产品为载体的一种服务。
比如重型机械行业、机床行业都出现了由卖产品向租赁产品的商业模式。
并且,随着用户、数据和支付的统一,未来的创业趋势,将是围绕一群有共同属性的用户,不断挖掘他们的需求,进入不同的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过去的二十年基本是消费互联网时代。
因为经济上行,巨大的人口后红利释放,在大量资本的推动下,几乎所有公司都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获取高速增长。
但是,人口红利结束之后,消费互联网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各线上行业渗透率已经接近天花板。
近几年,阿里巴巴、京东GMV(成交总额)增速开始放缓。
2017年春节,腾讯微信用户月活超10亿,已经覆盖绝大多数人口,可以说除了婴幼儿以及七八十岁老人,腾讯基本把中国人口的流量池给掏空了。
在流量焦虑下,创业公司不断探索中国市场,不断下沉至偏远乡镇。
在下沉的过程中,得益于GMV增速,拼多多创造了三年两百多亿美元的市值神话。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还对其下了定义,称拼多多为反京东的升级版淘宝。
不过,拼多多平均月活跃用户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18.67%,116.77%,98.31%,17.73%,17.47%(来源:拼多多财报),呈现明显增速放缓趋势。
根据目前月活增速的趋势来看,拼多多在不远的将来,也会达到增长的极限。
快手在两年前的月活是8000万,截至2018年6月,月活达2.3亿,增长遭遇瓶颈。
抖音的崛起(月活2亿)也抢了一部分用户——这恰好说明,消费互联网的流量之争已经是零和游戏。
在《今日头条的想象空间有多大?》中,提出一个观点:
推荐是搜索的迭代。
过去三年,今日头条是最生猛的线上流量的公司。但是,现在字节跳动除了孵化多个新产品来争夺流量以外,还将战略重心倾斜至海外——一个除去中国还有60亿人口的市场。
扩张是公司的本能,停滞发展的公司必然死亡。除了孵化新产品、全球化等这些路径以外,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路径的发展:重公司的兴起。
重公司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呢?有三点:
第一, 掌控供应链。
第二, 劳动密集型。
第三, 技术驱动。
美团、自如、盒马等公司都属于重公司。这些公司都有个特点,都是切入交易环节的公司。
凡是切入到交易环节的公司,面对的是一个双边市场:一头是商家,一头是用户。商家多,用户多;商家少,用户少。反之亦然。
在有流量红利可享用的时代,大家用补贴等方式收割用户。在流量红利消失之后,留存用户需要将用户体验做好。
中国从电商到O2O到新零售,已经将用户体验推向了极致。
用户体验想要极致,这不仅仅是美团或者盒马自身能解决的,必须让商家共同来解决。
而传统的商家往往意味着,管理、运营是非数据化的,供应链环节冗长,对用户体验响应不及时。
所以,这就有了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有了重公司用技术改造供应链。
三、两者之间的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实际上会带来商业模式的彻底改变,商业规则的改变,将重构社会、经济的新生态,进而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6年1月8日,《2016年创业投资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三年过去,里面提到的百分之七八十的预测都被验证了。
其中谈到如下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距离交易越近的公司越有价值;
越重的公司有更高的竞争壁垒。过去PC互联网相对都是轻模式,像腾讯、百度、阿里。
但未来的移动互联网,重公司的价值越来越高,谁对线下供应链的参与度越深,涉及更多的动态交易,对价格体系的改造越深,使供需双方的关系越高效,谁就越有话语权。
现在依靠微信这块流量池,出来了一些新的流量分发形式,例如社区团购。正在百团大战的这些创业公司里,最终胜出的,必然是供应链管理的强者。
总的来说,人口红利结束,消费互联网这一端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竞争越来越激烈,必然更强调用户体验。
但是只是产品功能小打小闹的优化,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必须深入供应链的改造。
这就意味着要做产业互联网,那么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效率。产业互联网改造效率,才能在消费互联网的用户体验竞争里取胜。
医:
C端用户的痛点是看病难、看病贵。
一个普通感冒,可能一百元能治好的,放在三甲医院需要花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事实上,三甲医院的医生并不喜欢治疗常见病,他们更偏好疑难杂症。
正常的社会环境是普通的感冒应该通过社区门诊、社区医院治疗,就在家门口三五公里以内。
但社区医院的痛点是医生水平差,没有人来看病。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些先进医院已经在开发辅助诊断系统,通过获取数据将诊断流程标准化,通过技术帮助社区门诊提升精准诊断率。
从理论上来说,准确率会超过普通的社区诊所医生,比如今天来的这个病人看的什么病,给他开的什么药,后续大概多少钱等等,整个流程全在这个系统里面。
水平一般的医生通过操作系统也可以顺利帮助居民治病,真正实现治感冒只需一百元。
这就解决了C端的痛点,同时它还给社区诊所带来了生意,如果居民看病既能得到精准判断又相对方便,必然会优先选择社区。
对创业公司来讲,医疗行业的特点是慢,难打交道,基本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医保体系,每个城市你都要攻克。
但另外一边,社区诊所的想象空间就大一些,比如一家社区诊所一年800万元营业额,35%是药品。
创业公司如果跟社区诊所建立合作关系,也许这个渠道就成了终端销售渠道,打通了药品渠道,未来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食:
餐饮产业。C端用户的诉求是什么?方便、安全、美味。
外卖让吃饭变得更便利,但是没有解决后面两个痛点。很长时间里,美团只给C端提供吃喝玩乐的产品,属于典型的To C商业模式。
2018年,美团从C端进入B端,成立了B2B供应链事业部。
在南方一个城市,两个月就做了上亿元的销售额,这是非常大的生意。
另外一家南方的创业公司,给企业食堂供应食材,比如肉类、蔬菜、水果等,一年也有3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
相比餐馆老板来说,美团的供应链规模化采购的成本更低,如果做好了标准化,对食材的品质控制也更高。
餐馆老板的痛点不止这个。食材占了35%成本,人工成本占了20%-25%,房租成本12%-15%,营销成本3%-5%。
以前餐馆老板日子好过,店里长期雇佣10名员工,从早干到晚。
事实上,餐馆用人有波峰、波谷的差异,可能上午需要2个人,中午需要12个人,下午需要3个人,晚上又需要10个人。
在人工成本上涨的时候,店老板需要精打细算。为餐馆降低人工成本,采取灵活用工的方式,就是创业者的机会,为店老板提供排班系统、招聘等服务。
而机动灵活的用工策略,最基本的好处就是能够在用餐高峰期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
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新商业模式。
例如二手汽车的C2C模式:
这种模式乍一看砍掉了中间所有环节,非常便利。
但在发展早期,平台缺乏对供应链的掌控,导致用户体验并不好。
后来逐渐发展成C2B2C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把供应链掌控在自己手里,对车的检测更为严密可靠,消费者买到事故车的几率大大降低。
2018年,阿里巴巴再提“新制造”,希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来改造中国传统制造业,将其与互联网对接,实现智能制造。
腾讯第三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发布一封《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公开信。
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进军产业互联网。
今日头条是典型的消费互联网公司,也是典型的轻公司,也会在电商、招聘、教育等领域试水。
当然,在这些新的领域里,如果它不做供应链改造,只是单纯地提供信息撮合,那价值不大。
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今日头条身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新经济壮大的过程中,诞生了多个公司,你很难把它定义为某某公司。
这些看起来四不像的公司,往往被称作新物种。
你会发现有那么一些新物种,或者是发展多年、耳熟能详的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态也在不断演化,尤其是业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跨越多个产业的细分领域,这些领域表面来看,互不相关。
2018年,因为美团和携程、饿了么的竞争,引起了公司应该多元化、还是专一的广泛争议。
美团恰好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案例:从团购起家,后来发展做电影票分发(猫眼电影)、外卖、酒旅等业务。
在每个业务都有相应的小巨头或者领先者,但美团进入之后,能把对方搞得很难受。
这一类公司被定义为无边界公司。
无边界的定义是,围绕一群有共同属性的用户,不断挖掘他们的需求,进入不同的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为什么在当今中国,会涌现越来越多的无边界公司?
从外界因素来看,是流量红利的消失,让公司不得不反复挖掘既有用户的价值,沿着它们的需求迁移、跨越各个产业。
但是,无边界公司在现阶段涌现的根基是,用户、数据、支付的统一。
这是一家公司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陌生领域壁垒能够极大降低的核心原因。
有现成的用户和数据,团队需要的是花力气研究新领域的特性,而不是彻底另起炉灶,需要琢磨新的流量、新的用户从哪里来。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合,某种程度来讲,是无边界的一个分支。
创业者如果不把国家、社会、时代、技术与个人命运相结合,将难以精准把握未来趋势。
过去三十年,中国诞生了三个比较大的创业浪潮:
第一个是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第二个是1998年前后兴起的PC互联网浪潮,第三个是2009年以后兴起的移动互联网浪潮。
一次和政策相关,两次和技术相关。
2018年,大家都在焦虑,可能在等待政策的确定性,希望给中国带来更好的改变。不过,更值得期待的是,技术创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带来的改变。
盛景网联合伙人颜艳春说:
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分销思维,自营思维,交易思维,更要放弃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思维。
而应该要重新思考我们有没有可能重构你所在的产业。
而产业互联网是要和每一个产业融合在一起,这是一定要发生化学反应的,就要求企业与B端(企业)、G端(政府),真正脚踏实地地深入到产业里面去改造,去提升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
要能理解供应链,理解上下游的生态,把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提升,不断在研发领域投入,这是时代提出的新的挑战。
文章参考资料:
1.公众号创业邦的《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原作者:李志刚
2.百家号,原作者:许永硕
3.高瓴资本,《产业互联网时代,价值投资大有可为》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