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探究清楚,如此盛行的墨菲定律是什么。一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墨菲确有其人,他的全名是Edward A. Murphy,生于1917年,职业是航空工程师。他在1949年参与美国空军一项火jian发射计划,测试一个人的身体对速度增加能有多大容忍极限。测试之一,是用一套16个“加速仪器”装在被验者身体的各部分。这些仪器都各有对与不对的两种装法,果不其然,负责装配的人,却把这16件仪器统统都装错了。于是墨菲先生,就领悟出这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准会出错。”不出几个月,这句话传遍了航空工程学界,成为科技文化里的至理名言,后来自然而然普及成美国人的日常话语。1958年“墨菲定律”的条目,被收入《韦氏大字典》。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说法的真伪,墨菲定律的厉害之处是“它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与情境不断的演变,持续的扩大解释与适用范围,直至最后变得如此的无所不包”。许多人于是开始错误地衍生运用或不当地去解释墨菲定律,到最后连是不是墨菲定律也弄不清楚。其实,墨菲定律的精髓就在于“越是……,就越会……”这个句式表述中。例如,“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准会出错”(原文: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方法去做一件事,其中之一会导致大祸,保证有人会做错。),其实就是“越是可能出大错的,就越会有人出错”。后来在其他科学定律中墨菲定律开始有了新的推论:“大凡事物,听其自然,就会每况愈下”(Left to themselves, things tend to go from bad to worse),这与海尔的“球体斜坡理论”(“球体斜坡体理论”在海尔集团被奉若神明,大家称其为“海尔发展定律”,意思是,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如同在斜坡上滚球,它受到来自内部员工的惰性以及外部竞争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制动力,就会不断下滑,如果没有牵引力,球就不会上升;制动力就是强化内部基础管理,牵引力就是创新能力)或“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出一辙,它其实就是“越是不盯紧点,就越会每况愈下”。
其他墨菲定律的衍生,例如:“如果你自己觉得很得意,别忙,你的感觉很快就会成为过去”(If you're feeling good, don't worry, you'll soon get over it),其实就是“越是得意的,就越会快速失意”;“抄近路是两点之间最长的距离”(A short cut is the long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其实就是“越是贪图快速的,就越会花更多时间”(也像俗话所说的“欲速则不达”的意思类似)。既然我们已找出墨菲定律的文字逻辑就在“越是……,就越会……”,那么它在管理上有何启发呢?它可以协助我们及早进行风险识别,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来进行风险管控,因为墨菲定律告诉我们,组织中, “越容易忽略的作业细节,越难解决的棘手问题、越重要的关键、越输不起的订单、越得罪不起的客户、越需要现金周转的时候、越不能流失人才的节骨眼,……” 它们就“越会出问题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