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网

标题: 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下) [打印本页]

作者: 陈万霞    时间: 2012-12-19 16:28
标题: 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下)
第二讲  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下)
绩效考核中的三类障碍(二)
(二)制度问题
人事经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设计制度,而设计制度有时会产生一些普遍性的错误,这些错误包括:
1.考核无监督
这种错误表现为:设计完制度,但是缺乏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制定的制度和对制度的监督是不同的,因为制度是事先制定好的,属于事先管理;而对制度监督是在对比制度,属于事后管理。
2.只考核业绩,不考核方法
这种错误表现为:人事经理不对主管进行绩效考核方法的辅导,只对主管要求考核的结果。
3.缺乏双重监督
这种错误表现为:只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缺乏对考核者的考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双重监督:用考核来监督员工业绩,用考核来监督考核者对下属的管理。
【自检1-1】
你们是怎么监督员工的?并且,这种监督是否全面?
见参考答案1-1
(三) 观念问题
不仅要辅导员工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员工的观念,也就是要在他们的头脑中树立崇尚数据和对指标量化的观念。在现实工作中,却存在着对考核误解的一些观念问题。
1.没有测量习惯
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中,大家往往更相信经验,而不是数据,更没有测量的习惯。但实际上,一方面,经验也有靠不住的时候,毕竟它代表的是过去,而非现在和未来;另一方面,即便有时候经验是有用的,但是有经验的人也往往并不愿意将自己最拿手的经验传授给别人。
2.感恩型领导居多
中国式的管理者,十分在意感情和情面,这种管理模式被称作感恩式的管理,这和西方的人际交往逻辑是不同的。因为,西方人际中的施受有一种平均的感觉,而中国人之间的交往则是别人的滴水之恩,自己必将以涌泉相报。因此,曾国藩经过研究曾这样总结道:“多施少受”。即别人对你好,你就接受。这并非是明智之举。
【案例】
在很多单位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领导说:“来,正好搭我的便车,我把你们送回家。”这时候,作为员工的你是否答应呢?
事情是一分为二的,答应坐领导的车,是和领导接近的好机会;但是,另一方面,一旦接受领导的好意,也就意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回报领导。
这种受恩于人的情况,产生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中国回报的逻辑,就是讲究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滴水跟涌泉之间有无数倍的关系。也就是说,一旦搭领导的车回家,领导对你回报的期望值会变得很高,而且你受得越多,他的期望值会越大。以后无论你是加班,还是过节给他送礼,领导都会觉得你这样做是应该的。
因此,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多施少受。
3.改进方法不到位
克服这三类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只要能够达到同一个目的,就是可行的方法。比如,在制度问题方面,就不一定非要采取末位淘汰,强制把人分成五类这一种方法。
解决绩效管理中三大问题的对策
绩效管理中的三大问题主要是制度问题、技术问题和观念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1.解决制度问题的对策
解决制度上的问题要从根源上入手。
Æ 首先,要选择一种绩效管理模式。
常见的绩效管理模式有:平衡记分卡、目标管理模式和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
Æ 然后,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并且,借助“图、库、卡、单”工具进行有效管理。
图1-3  解决制度问题的对策
2.解决技术问题的对策
解决技术问题,也就是要培训管理者掌握绩效工具,抓好绩效管理关键控制点。常见的绩效工具有:分解图、指标库、目标卡、跟踪单。
3.解决观念问题的对策
解决观念问题就是要从感恩型领导转变到变革型领导。
选择绩效考核模式
绩效考核当中的逻辑程序是首先选择一种考核模式。因为,不同的模式,决定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
(一) 三种考核模式
从大的角度来讲,有三种考核模式可供选择:
1.综合平衡记分卡模式
这种模式源于美国,实质是一种战略工具。它有四个角度:财务表现、内部管理、员工学习和客户满意。
图2-1  综合平衡记分卡模式
2.目标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源于日本,在目标管理中,指标分解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的难点不在于目标的制定,而在于目标的分解。至于目标的执行情况,就不属于绩效考核体系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3.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指标分解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核心在于始终围绕关键职责进行考核。
(二)各种模式的优势与使用条件
1.三种模式的比较
综合平衡记分卡模式、目标管理模式和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它们在工具技术、使用条件和主要优势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表2-1   三种考核模式的比较
常用方法
工具技术
使用条件
主要优势
综合平衡计分卡
四角度指标设计
基础管理到位
关注长期
目标管理
目标分解、杜邦分析
任务性明显
组织目标到个人目标
KPI法
格利波利四分法
职责显著
岗位核心职责
2.模式两两比较
Æ 平衡记分卡和目标管理
对于任何部门来说,并非都能涵盖平衡记分卡的四个方面。运用平衡记分卡从企业层面往下分解通常是有效的,但是一般分解到部门以下的层面,它的作用就基本失效了,这时候,就需要转而运用目标管理模式。
Æ 目标管理和KPI法
目标管理和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二者的考核难点不同:
① 目标管理更注重目标的分解,而关键业绩指标分解模式更注重抓住关键职责。
② 目标管理的目标是上级赋予,部门再根据目标往下进行分解,而关键业绩指标模式的目标则是岗位本身所具有的。
所以,在现实的绩效管理实践中,一个岗位的考核指标常常是自身的目标和上级赋予目标的结合体。
表2-2   目标管理和KPI法的比较
目标管理
KPI法
难点
目标分解
抓住关键职责
目标
上面赋予的
岗位本身有的
(三) 模式选择中的注意事项
1.三种模式兼顾
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这三种模式应该予以兼顾。因为,所谓的某种模式只是一个名词而已,使用者不应该套用一种模式来管理企业,而是可以选取各种模式当中比较有效的部分来使用。
2.相对比较和绝对比较之间没有可比性
比如,回款率这个指标先预定为50%,考核这个指标是否完成,属于绝对比较;如果把大家的完成情况,再评出个优良中差,这时就属于相对比较了。
目标管理属于绝对比较;而关键业绩考核模式属于相对比较。比如,一般考核指标被分成优、良、中、差、很差五个档,比例分别是5%,15%,60%,15%,5%。有一个假设,通常企业80%的业绩是由20%的关键员工完成的。因此,只奖励指标为优和良的职工(5%+15%=20%)。
总之,相对比较和绝对比较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的理论假设不同,数字基础不同,它们也就不能在一个平台相提并论了。
【案例】
一个主管销售的大区经理所在的企业搞五边形考核(包含五个指标),然后,再把所有大区的平均数算出来。凡是结果在这个区域里面的,一律没奖金,凡是在这个区域外边的,也就是在平均数外边的,才可能有奖金。这里运用的考核方法就是相对比较。
3.模式选择要强调简单
如果把人分成优、良、中、差和很差这五类,考核会变得很复杂,因为划分时并没有绝对指标可参考,是一种相对比较。因此,为了降低难度系数,建议采用271法则:这种方法把员工分成优、中、差三类,它们分别占20%、70%和10%。这样就减化了考核的分类,使得操作更加容易。






欢迎光临 常人网 (http://changjo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