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萍 和多数美国大学一样,我们学院也是每年对所有的教职员工做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的一个直接用处就是作为加薪的依据。可是近几年来,由于华盛顿州政府的财政状况不佳,拨给大学的经费年年缩减,已经好几年没有钱拿来加薪了。最近又到了年度考核的时候,系里的一位同事问我:“晓萍,你觉得今年有望加薪吗?”我答:“好像没有,而且根据目前学校的预算,明后年也是如此。”他接着问:“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绩效考核呢?”言下之意,如果考核结果对自己的报酬不产生后果的话,那么考它作甚? 同事的问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我顺着他的逻辑追问下去,就有了更多的问题:(1)如果不用做绩效考核,那么是不是就不用关注工作绩效了?(2)如果工作绩效好坏无所谓,那么是不是就不用努力工作了?这样推论下去,似乎我们努力工作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报酬,如果加薪无望,那么大家都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就可以了。 可是有趣的是,当我环顾四周观察我们同事的行为表现时,却发现每个人都充满了工作热情,在过去那些没有加薪的年份里,每年依然成果累累,不管在研究论文的发表上,还是课堂教学的质量上,还是在为学院主动提供的无偿服务上,都不比往年要少;相反,有好几位同事的论文得到了管理学会的论文大奖,还有的甚至获得终身学术成就奖。更有同事成为教学明星,年年获得教学大奖。就是那位问我问题的同事,也是每年都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从未停止。如此看来,真正激发我的同事们努力工作的并非只有金钱而已。如果不是金钱,那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几位同事,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发表论文是学界对我学术水平的认可,让我产生内在满足感。当然这也会增加我在job market上的价值。”
“学生喜欢听我的课让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对他们的价值,而且,让学生崇拜也会使我产生自己是‘明星’的感觉,很过瘾。”
“想到自己的论文以后会成为管理教科书中的一部分知识传授给未来的学生,自己成为建造知识体系的一员,对整个人类的知识积累产生影响,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件有趣的事,能够发现企业运作的新模式,并且发掘人类深层的思维和情感模式,是我孜孜不倦日思夜想我的研究课题的主要原因,与其他因素无关。”
“我努力工作的目标是发展自己,得到tenure。与钱相比,现在对我更重要的是发表论文,在学术界建立自己的名声,让自己迅速成长为知名学者。”
看起来在金钱之外,确乎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激励人们:工作对自我成长的意义,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工作本身的乐趣,都可以成为一个人工作的动力。本期杂志讨论新时期如何激励员工这个主题,不论是阿里巴巴强调“情场”和幸福工作的实践(见彭蕾和邓康明的文章),还是强生公司让员工进入用户世界从而感受工作之深切意义的做法(见王震的文章),都可以看到比金钱更有效持久的激励方法。 “工作着是美丽的”,确乎可以成为一句至理名言。 2010年11月于美国西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