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凌晨,25岁的电台女主持郭梦秋突发心肌炎猝死,据了解,郭梦秋直接死因为感冒后运动诱发心肌炎猝死。继淘宝女店主猝死家中之后,又一个年轻的生命离开了我们。
近年来,我国猝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据央视报道,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
青年猝死案例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劳累。有调查显示,30.3%的职场人每日工作超过10小时,最长为16小时,65.8%的人回家后需继续为公司工作。
个体的悲剧积累多了,便是时代的不幸。从偶发到多见,“猝死”渐增,该是反思的时候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的现实,是在践行“最彻底的自行负责”——孱弱的公共保障之下,个体不努力就没有退路。最基本的体面和尊严,全系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工作、加倍工作,乃至牺牲健康地工作,被包装成了最天经地义的职场精神。
实际上,无论是自古以来的推崇勤劳,还是现代社会的“创富精神”,都应当守住最基本的底线——尊重人的权利,尤其是尊重人的健康、人的生命。
直面“猝死”现象,先该厘清,为什么过度劳累会普遍存在?
直接原因是,法定的工时制不被遵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宽松的“监管”,能最大幅度调动个体工作力,从而符合追求“整体产出最大化”的社会治理思路。
只是,且不说其不符合抽象的道义要求,这样的模式,真的能够维持长久吗?看看人口红利的递减,已显“高危”的职场生态,还有多少可供发掘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