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有太多的人读了太多的书,在嘴上津津乐道的谈论着各种理论名字,什么鲶鱼理论,竞底理论等等,当别人不知道时还大笑。其实,我不能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文字本时说明精义的工具,而太多人却把工具当成了精义,甚至断章取义,无视其原义、应用范围、前提条件等,至误导太多。(我想,这也是1932年的开明国语读本畅行的原因吧)
那天,又听到某讲师口水飞溅的讲木桶理论,要人去补充自己的短板,禁不住要站起来批驳其一番;
木桶理论,其原来是讲一个木桶能装多少人,取决于他最短的那块板;现在太多人将其歪曲,在各种场合大讲该理论,要人去补充自己的短板,这无异于让鸭子上树,让乌龟赛跑;
让我来假设两种情况来批驳一下这个理论的佯谬;
1、我们不是木桶;决定一个人成功程度的,永远是他最擅长做的事情,世有全才,有专才,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运用自己专长成长的人;你非要一个会计师去补充自己平面设计的能力吗?你非要老总去学习如何管理清洁工吗?你见过哪个人是样样精通的的全才然后才成功的?
2、此木桶非彼木桶;对于不同的成功之水,需要用来不同的木桶来盛。如果成功之水只有一碗,那么需要把桶全部补齐吗?如果在“绿海”里,靠“跟”“贴”法很容易就能成功,那我们有必要去把桶补齐吗?
当我们在看东西时,造成不要人云亦云,要多动脑思考;千万不要把“无度(duo)不丈夫"读为“无毒不丈夫”,那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