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以来华为腾讯等众多公司高调大幅加薪
一则“华为4万员工加薪11%”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这一贯穿上半年的热门话题再次发酵。这让不少其他企业的员工“眼红”,不过记者昨日在与多家企业的沟通中了解到,事实上,企业上半年的人力成本支出已有大幅上涨,“加薪”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另外,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六成上市企业去年涨薪,其中,民营企业风头更劲。
一则“华为4万员工加薪11%”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这一贯穿上半年的热门话题再次发酵。记者采访发现,企业上半年的人力成本支出已有大幅上涨,“加薪”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华为、美的、腾讯带头加薪
华为近日首度披露该公司员工薪酬构成,在今年,华为4万多基层员工上半年工资平均涨幅11.4%,并且华为下半年工资预计增幅为5%~10%.除了加薪,华为的薪资水平也让不少企业员工羡慕,华为2010年销售收入1852亿元,同比增长24%,而在雇员费用这块的支出是306亿元,同比增长23%.以华为11万员工计算,其员工年平均雇员费用近28万元。
腾讯今年4月也高调宣布加薪,除人均涨薪9.3%外,腾讯还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0亿元人民币设立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免息房贷。这一福利政策让腾讯员工直呼“爹亲娘亲不如马化腾亲”。
美的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昨日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美的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从2009年就呈现大幅增长,今年预计还将增长40%~50%,“不过体现在员工的具体工资中幅度没那么大,企业除了支付员工的现金工资,还要承担社保、公积金等费用,在基本工资提高后,这些支出也会水涨船高”。
六成上市企业去年涨薪 “民营”风头劲
企业加薪已不是个例。记者翻阅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发现,可比的1800多家公司累计应发薪酬达到3211亿元,同比大幅增加至18.31%,而在职员工人数仅增长8.7%.不仅高管薪酬在涨,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员工收入也稳步提高。数据显示,2010年超过六成企业的员工平均应付薪酬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不过,上市民营和国有企业薪酬上涨分化比较明显。其中,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平均收入都已经开始上涨,如金地集团2009年员工总数为6958人,总共应发薪酬为4.63亿元,人均6.65万元。而在2010年,该公司的8262名员工分得6.62亿元的薪水,人均达到8万多元。如果按照此口径计算,金地集团2010年的员工薪酬涨幅达到20.38%。
但大型国有企业,员工收入整体涨幅较小。根据年报数据,农业银行2010年职工的平均薪酬为7.78万元,同比增长14.66%;建设银行为9.99万元,同比增长9.89%。但A股上市公司巨头工商银行去年的职工年平均薪酬只有5.11万元,同比下跌了4.1%。而中信银行虽然去年员工收入达到23.41万元,但同比依然大幅下降两成左右。
有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近几年上市公司员工的薪酬平均水平多数在上调,特别是民营企业,“如果工资收入、福利待遇跟不上,招工比较难。但对国有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工作相对稳定,部分福利较好,工资上涨不是很明显。”该分析师表示。
企业 部分企业坦承涨薪有压力
虽然“加薪”已成为潮流,并且得到不少企业的践行,但有企业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像华为这种加薪的方式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并不具有普遍性,“华为是另类,它的毛利水平在全中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的盈利水平加点薪当然没什么压力,”这位高管说,“对于多数的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加薪的压力对于企业来说还是相当纠结的一个话题。”
尤其是在出口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多以OEM形式出口,没有品牌的溢价,美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力成本的提高将直接体现在终端产品的价格上,从而造成订单的流失。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内部一整套完整的薪酬体制,但执行情况相当不乐观,企业的管理层都明白,在当下的通胀背景下,加薪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加不加、加多少还要取决于很多因素,既要看企业的承受能力,还要看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当然最重要的是“老板是否愿意推动”。
志高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加薪并不是简单的基本工资提高,企业还要建立起绩效工资、业务奖金等一整套全面、系统的体系,并得到有效执行,员工手里的实际收入增多了,他们也就不会太在意加几百元的基本工资了。
专家 加薪推进经济调整冲击低效益企业
广东省人力资源学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黄培伦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最近部分企业华为等提高工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压力;二是市场压力。这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种考虑,好的企业,要向世界一流的企业看齐,华为等作为好的企业,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前面。
他指出,提高工资,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对于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有很大的影响,相比低工资低效率而言,高工资高效率更加合理,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的企业及行业特性不同,不能统一要求。要不要提高工资,企业还要考虑两个方面:适当条件和预期有效,其工资水平要与其效益相一致,不能盲目攀比。实现普遍就业和高工资对社会来讲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具体情况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和经济水平。
而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叶茂林教授则强调:华为等企业提高工资,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政策引导,企业顺应民意的一种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提高员工满意度的一个手段,尽管现在有原材料涨价等压力,我想这些企业事先是经过测评的,在他们承受范围之内。
叶教授表示,应该说这些企业提高工资的行为会有一种领头羊的示范作用,尤其在同行业范围内,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这从长远来说有利于我们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但对于一些低效益的企业可能会带来冲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