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有这样一群“白领摆摊族”:白天,他们有正当、光鲜的职业;下班后,他们则加入摆摊的行列。这些“白领摆摊族”中有海归、公司职员、教师等,所卖的货物也多为年轻人喜欢的包、衣服、鞋、小饰品等。他们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繁华街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573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人(69.0%)表示支持白领下班后摆摊的做法。受访者中,77.4%的人见过白领摆摊,70.0%的人逛过这种白领小摊。受访者中,年龄段在“90后”~“70后”的人占80.3%.
52.0%的人认为白领摆摊能够培养创业意识
“我卖的八音盒虽然很常见,但是价格要比精品店里的便宜很多,挺受欢迎。”在北京市朝阳区从事金融工作的宇鹏,原本过着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去年年底,他偶然发现摆地摊的“商机”,于是着手准备起来。上个月,他的八音盒小摊在劲松桥附近开张,没想到生意越来越红火。
在宇鹏看来,白领利用空闲时间赚“外快”很正常,因为家乡在外地的年轻人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生存并不容易。“房价这么贵,物价也不断上涨,只靠每个月固定的薪水肯定不够花。以后我们都要结婚、要买房,趁现在有时间有精力,谁都想多赚一些钱,早日过上体面的生活,在大城市中真正立足。”
宇鹏非常享受现在这样的“双重职业”生涯,“下班后脱掉西装领带的束缚,换上简单的衣服,摆着小摊,看着人来人往,聊聊天讲讲价,别有一番乐趣。”
调查显示,在受访者眼中白领热衷下班摆摊的三大原因分别是:获得经济收益(72.8%);想创业,通过摆摊积累经验(47.9%);换一种生活方式,新鲜好玩(43.6%)。其他选择还包括:充实生活(41.6%),锻炼胆量(29.6%),个人兴趣(25.2%)等。
在文艺圈打拼多年的小海,梦想有一天成立自己的文化公司,但付诸实现时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得已,他从“练摊”起步,倒腾一些低成本的传统手工艺品。
摆小摊几年下来,小海自己琢磨出来一套市场营销经验,“比如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定位、制定价格标准等,都可以为我以后创业打基础。”目前,小海已经计划扩大业务,在北京王府井商业街或前门租柜台专门经营。他说,虽然距离自己开文化公司的梦想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毕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调查显示,52.0%的人认为白领摆摊能够培养创业意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研究职业开发与管理的管延军老师表示,虽然摆摊和创业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摆摊作为一种主体全程亲身介入的商业形式,可以增长“实战经验”,对创业者积累“生意经”有启发作用。
他指出,现代社会有着职业分工高度专业化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职业发展某种程度上会使从业者感到单调乏味,甚至疲惫。白领摆摊满足了人们寻求新鲜事物,体验不同生活方式的需求。
59.1%的人表示若条件允许自己也会去练摊
“摆摊对我而言,是一种心理素质的挑战,因为首先要放开嗓子去吆喝。”小海从自己的摆摊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摆摊要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摆摊,不然城管就会来没收;虽然摆摊流动性很大,但还是有人会找他们收取清洁费等。
所以,小海现在更加珍惜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的工作,“摆摊的经历重新唤醒了我的职业热情,工作态度也在相应地调整,我会乐观地去面对每一天。”小海也在支持周围的同事去摆摊,主动为他们提供进货渠道,分享自己的经验。这些“摊友们”自发结成了一个“摆摊圈”,虽然有竞争,但是大家互相帮忙和交流,非常开心。
调查显示,70.5%的人认为白领不耽误本职工作,利用摆摊赚取额外收入是好事;53.7%的人认为白领摆摊体现了劳动光荣,值得鼓励。仅15.2%的人认为白领摆摊抢了“弱势群体”的饭碗;仅6.8%的人认为白领摆摊是只顾赚钱,不务正业。
管延军认为,人的幸福感往往是通过对比才能发现的,“大部分白领在公司上班所做的工作,只是整个公司价值链的一部分,不能获得直接的成就感。但是摆摊能直接地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对人心理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本次调查显示,59.1%的人表示若条件允许,自己会选择下班后去练摊。
管延军提醒,白领摆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白领们的职业倦怠现状。很多人工作了几年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职业状态和当初的期待不一样,这就说明年轻人对自己职业的定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通过摆摊赚钱的方式肯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相关的职业开发与心理疏导及时跟进非常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