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常人网

查看: 8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高校毕业生中西部地区就业现状再调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09:0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缺乏人才往往是关键因素。每年都有大批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而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里中西部地区往往不敌经济条件和生活待遇相对较好的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投身北上广”和“孔雀东南飞”的状况屡见不鲜。目前又到了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北京毕业生对于前往中西部就业持怎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择业观才是科学而理性的呢?记者日前在甘肃、新疆和北京三地进行了采访调查。

    11月中旬的乌鲁木齐气温已经到了零下4度,天上飘着零星小雪,新疆师范大学的篮球场上正在上着一节篮球专业课,任课老师叫庞辉,是学校体育学院的副院长,除了负责体育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之外,还有培养研究生和授课的任务。学生们都很喜欢用“伟岸”来形容庞辉,除了他一米九的身高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拥有的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博士的头衔。庞辉的学生,校女篮主力前锋马雯就是他的众多崇拜者之一:马雯:大一的时候是运动高潮期,但是到了大二就开始迷茫了,庞老师在课上对我运动技术和心理的调整帮助很大,根据我的投篮动作一点一点纠正,从细节入手,用了整整一个学期。庞老师改变了我的想法,开始我认为体育生能读完本科就可以了,没想过要考研究生,庞老师让我感觉到体育学也是需要往学术上更高走的,他一直影响着我。

    庞辉对于工作的热爱和投入源于他对于本科和硕士就读的新疆师范大学深深的眷恋,他从这里走到了北京,在2007年博士毕业的时候也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新疆。新疆师大体育学院院长武杰曾经是庞辉的老师,在庞辉博士毕业的时候他特地跑到北京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希望能用感情攻势把庞辉争取回新疆师大,但看到其他单位给博士们提供的优厚条件,武院长惊呆了:武杰:什么房子啦,安家费了,这个啦那个啦,除了媳妇不发以外几乎什么都给,很优厚。他毕业的时候,还是有点害怕他走。

    庞辉用实际行动消除了武杰的顾虑,回到新疆后他把在北京学到的一切都倾注在了学生和事业上面,他说,这个选择出于感恩之心和责任感:庞辉: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来自新疆的学生,因为我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新疆的教育条件当时非常困难,一方面我知道学校求贤若渴,还有也对人才非常重视。母校培养了我的学识和人格,并且赋予了我学知识而远行的梦想。

    像庞辉这样主动扎根西部的北京毕业生还有很多,根据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辉提供的数据,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每年投身中西部的北京毕业生数量都呈现同比增长的趋势:张辉:2006年北京地区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有5300多人,2011年有10000多人,2006年去西部就业学生占毕业生比例是3.1%,2011年达到了4.7%。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或者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的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满三年之后,按照相关规定可以获得学费和助学贷款的补偿。会给毕业生比较高的荣誉,在毕业典礼的时候专门针对个人进行表彰,还有物资的奖励,比如说北京林业大学给去西部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

    这些补偿和奖励都是由国家财政来负担,并且通过高校制定的相关政策来实现的,而且北京市也把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工作列入到了高校就业特色工作的项目建设中,同时也在服务方面加大侧重于中西部用人单位的力度,张辉说,就业指导中心每年都会邀请中西部省市来北京举行专场招聘会:张辉:每年都会去函或者去人邀请他们来到我们中心招聘高校毕业生,新疆、广西、宁夏这些地区都来过,其实相关的各个省我们都会发函,然后来的我们就安排专场招聘会。

    从数据来看,近六年北京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的比例尽管最高达到了4%以上,但除去选调生、志愿支教和基层项目就业这些名额之外,记者在今年多场招聘会上的调查中发现,意向明确地要求到西部就业的学生还属于少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生小洪认为,大城市的就业环境有很多优势,去中西部就业则是万不得已的最后选择:记者:你会考虑吗?小洪:会想一想,但是如果实在找不到才会走这条路。记者:你身边的学长学姐有走这条路的么?小洪:很少,不多。

    而家乡就在甘肃省的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王娟表示可以考虑回家乡工作,但还是希望先在北京打拼几年,尽管目前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了许多不如意:王娟:刚才一个队排了很长,好不容易排到我了,跟我的专业比较相符,人家和我说不好意思我们只要北京生源,然后我就感觉很失落。在这边先工作几年,积累一些经验之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能会考虑回去吧,但目前没想过。毕竟北京各方面发展空间要大一些。

    类似这样的观点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多名毕业生中占绝大多数,张辉认为,高校和相关部门还需要把鼓励政策持续落实,推进具有高校个性化的工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这方面可以作为其他高校的示范:张辉:北京大学专门编了一本书叫《西部放歌》,选取了北大在西部工作的30个校友代表,在校园媒体上宣传,向毕业生发放这本书。清华大学在引导学生形成“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择业观,也设立了“启航奖学金”。学生也会逐渐地意识到到西部就业,发展,将来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记者在前往甘肃兰州的采访中,见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生裴晓强,他的就业观似乎可以为众多北京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些启示。裴晓强2007年从北航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兰州,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0所,从事卫星、飞船的物资配套工作。裴晓强坦承,在中西部从事科研工作的确在硬件条件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裴晓强:比较闭塞,有一些资源不能及时获取。信息沟通不畅,可能需要你自己上网去收集一些信息,有些数据找不到可能还得麻烦学校里的同学,弥补不足。

    但这份工作给了他难得的亲手实践的机会,也有很大的自我提升空间,正是这一点促使他做出了扎根西部的选择:裴晓强:可能比较辛苦,但是你可以亲身参与到航天事业的一砖一瓦的建设,都是由你亲手砌成的,和你在边上指挥感觉不一样,如果在北京可能是在机关做管理,但是没有这种自豪感和优越感。

    裴晓强有一个资源分配理论,非常形象地诠释了优质人才资源合理分配的规律:裴晓强:就像一颗黄豆,可能在北京你榨成豆浆,豆渣就扔掉了,但是在西部可能豆渣还可以发挥别的作用,比如说做豆饼。在资源太多的地方,水可能洗个手就倒掉了,但是在资源稀少的地方,洗手后还可以洗脚、浇花、种菜,发挥作用更大。

    的确,目前中西部的确最稀缺的就是人才,而且,是清醒认识到自身价值的人才,他们愿意当做豆饼的豆渣,当浇花种地的水,充分发挥自己的每一份能量,物尽其用。张辉举了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关于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的科研课题,数据显示出了在职业选择当中最重要的因素:张辉:真正在工作八到十年之后,毕业生对于自身工作的价值认定,满意度比较高,自己发展比较好的,基本上是当初选择自己爱好和职业发展的群体,而不是当时只盯着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单位的那些毕业生,这是研究的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

    张辉表示,未来北京教育部门还将持续加大向中西部推荐人才的力度,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争取给需要人才的地区输送更多的北京毕业生:张辉:在政策层面继续执行国家相关鼓励政策,我们想在指导上再下一些功夫,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和事实教育和影响毕业生。再一个我们会在服务方面继续和高校一起,把面向西部的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可能量上面没有日常服务那么大,但是只要西部地区需要,我们可以进行免费服务,同时也会花大力气做宣传和组织。

    正如清华大学提出的口号,“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眼界决定成就,而踏实努力的人生目标也必将让自己为整个人生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记者的采访中,来自四川的魏顺发同学是唯一一个明确表示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并且已经着手准备的,希望他的这番话能给更多人以鼓舞和信心:魏顺发:如果工作性质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自己比较向往的话,那外部的生活环境的艰苦也就无所谓了,物质上满足不了,但精神上得到满足也是一种享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09:02:07 | 只看该作者
共建常人 共享职场
我是不是太肉麻了!【常人网】我来了!
板凳
发表于 2011-11-30 10:21:5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感谢分享!
【常人网】好 才是真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常人(常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03978号-1  

GMT+8, 2024-12-30 02: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