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5 08:56:19
|
只看该作者
/探因/
管理体制制约发展
一方面主业持续不振,另一方面多元化也陷入泥潭。谈及两面针今时的窘境,专家及投资者多指公司管理层决策不力。
冯建军表示,“它不是突然亏损,而是这几年一直亏损。它的管理班子、企业班子有没有推出相关的政策来止亏、扭亏?”
“两面针的管理层要是能像早年入股中信证券那样有远见,那我们就幸运了。中信证券现在已经成了两面针的提款机了!”投资者张先生戏谑道。
1999年8月,两面针以发起人身份参股中信证券,共持有后者9500万股,投资成本1.52亿元,折合每股1.60元。两面针此举受益匪浅自2000年开始,参股中信证券获得的投资收益,就成为两面针利润构成中最主要部分之一。近些年,出售中信证券股票更是一度成为两面针扭亏的救命稻草。
“其实针对管理层创新,两面针也做过不少努力。”冯建军说,“当时斥巨资从宝洁挖来了一个CEO,但没有大的起色。”
2005年,两面针公司请来了时任宝洁全球口腔护理首席科学家岳江前来挂帅。岳江在宝洁有12年工作经历,被寄望成为两面针抵抗跨国公司竞争的中坚力量。彼时,岳江本人也信心满满,他表示,“现在和将来,参与将两面针打造成中国日化行业的巨头、世界知名企业,是我的梦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两面针多宗高管丑闻相继在岳江任内爆发:2006年10月,被媒体曝出转让4000万股中信证券之举涉嫌违规;2007年2月,被曝涉嫌隐匿扬州项目相关重大资产;2007年4月,公司高管及管理层被曝未经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擅自出售了488万股中信证券股票;2008年7月,知名财务专家夏草直指两面针业绩造假。
在一片涉嫌违规的质疑声中,2008年,岳江黯然离场,与其同期退出的还有执掌两面针多年的“元老级”人物董事长梁英奇。
时年5月,时任柳化集团“二号人物”的马朝梅被委以重任。
马出任董事长之后,继续推进公司此前的多元化战略。在2010年两面针成立30周年庆典上,马朝梅高调喊出,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二次创业”,以做强主业,做大纸业为战略规划,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现有日化、精细化工等“八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然而,业界质疑两面针管理层的声音仍不时传出。在今年5月21日举行的“广西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上,马朝梅表示,“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目前公司存在着营销人才匮乏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公司经营的发展。”
不过,相较于质疑两面针管理层,张兵武更倾向于认为是体制问题阻碍两面针的东山再起。在他看来,“国有上市企业的体制比较难以应对目前高度竞争的市场。我觉得这不是个人能解决的问题。”
对此,柳州市国资委的李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我们肯定对企业没有过多的干预,上市公司有专门的团队帮忙分析,由董事会股东会决策,不是我们政府单方面的要求。”
但张兵武认为,“政府干预即便不多,但在主要的决策上做干预,那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出路/
管理和营销成决定性因素
尽管不少大商场内已难觅两面针的踪迹,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出差采访过程中,仍在不少酒店见到了两面针的牙膏产品。
湖南省郴州市南苑大酒店就是两面针的“客户”之一。该酒店的辛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是和一些(两面针)代理商合作,以前没用过,由于很多客人反映产品还挺好的,所以从几个月前开始在用。”
据她介绍,在郴州当地的一些店铺中,她没怎么见过两面针的牙膏产品,但在南苑大酒店周边,还有其他几家酒店在用。
两面针一位区域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公司20多个牙膏单品现在正逐步向终端发展,也就是卖场,“外企进来之后强调终端市场。就目前情况来说,困难和压力肯定是有的。市场要做起来,不可能一下达成多高的成绩。”
刚参加完广交会的两面针员工陈季华(化名)对品牌复兴充满自信。他向记者表示,“这一次 (广交会)收获很大,总收入超过前面三届的总和。”
冯建军认为,牙膏主要是靠营销做起来的,关系到营销策略和渠道推广能力,包括整合传播,广告怎么投,宣传如何推广,渠道分销如何组织。但这一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组织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尤其是总经理和决策班子有没有权力,有没有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
日化业资深人士王雁认为,两面针迟早会被收购,“因为资产质地比较优良,现金流随时可以很丰富。”
张兵武也表示,“我觉得被收购也是个思路。现在如果很难再有突破的话,(被收购)也未尝不可。最关键是它愿意卖,有谁去买?”
事实上,近期以来,平安旗下的上海家化收购两面针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
柳州市国资委李先生对此表示,目前他尚未听说过此类消息,但他同时表示,“国内品牌被收购,有时候也是无奈之举。国际企业在资金、研发、品牌推广和广告等方面有优势,外企实力很雄厚,市场开放之后,国内品牌自身的抵御能力不够。其次,国家对国内一些老品牌也没有太多的保护措施。”
冯建军坚持认为,重新营销起来的话,两面针是有机会的,关键在几方面:一是管理的主导力量,如果还是国有企业固有的一套,决策的随意性随机性很强,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很难做什么;第二是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具体管理者,比如企业的首席营销负责人,品牌部和市场销售部肯定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所有管理系统和营销系统都要重建深度,挖掘自己以前的品牌资产和渠道资产,推出优化价值,未来(年产销量)过5亿(支),过10亿(支)也是有可能的。
“两面针能不能起死回生,再创辉煌,关键在于上层链条能不能摆顺,在市场营销上能不能与时俱进这两个方面。”冯建军表示。
·记者观察
民族品牌牙膏精准定位才能突围
两面针曾在国内牙膏市场上排名前三,位居国产品牌第一。但2007年以来,不少行业内相关机构已不再将它当做重点关注对象。外资品牌的强势、国内新品牌的崛起,早已把这个民族品牌“先行者”抛在后头。
中投顾问发布的 《2010~2015年中国牙膏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牙膏市场,高露洁、佳洁士、黑人等外资品牌占了大约70%以上的市场份额,云南白药、冷酸灵、黑妹、蓝天六必治、田七等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只占了剩下的30%。
上世纪90年代外资品牌的进驻,成为这场市场大战的开始。1992年,宝高露洁进入中国;随后两年中,联合利华先后通过收购上海牙膏厂的“中华”和“美加净”获得了品牌经营权和营销渠道;1995年,另一牙膏巨头佳洁士进入中国。
中国化妆品行业资深人士冯建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外资品牌牢牢把握一、二线市场,目前还有向农村市场进军的趋势。”
但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还是有几匹国产“黑马”在最近几年杀出重围,比如以中高端市场为定位的云南白药和舒客。
据冯建军介绍,目前中国本土牙膏做得最好的是云南白药,“虽然销售总数量不是很多,但单价高,在主渠道上还是有良好的表现。”
相比之下,广州微美姿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旗下的舒客,更是一鸣惊人。该公司副总经理曹瑞安近期对外表示,舒客今年的回款将有望过10亿元。据称,除了中高端的定位,舒客的渠道策略一度备受追捧。作为市场的后来者,舒客主要采用终端人海战术,有消息显示,舒客在KA渠道终端人员多达1.8万人。
“三流企业做销量,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冯建军说,复制上述两个本土品牌的成功不会很难,两面针也有可说的故事和卖点,产品的效果要靠故事来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