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常人网

查看: 10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场攻略] 职业生涯中的罗森塔尔效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8:4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雕塑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创作的女雕像,他终日地呼喊着这位女神雕塑的名字,希望她能够嫁给他。最后,皮格马利翁的真诚终于感动了上帝,冰冷的雕塑变成了一个天仙般的美女,成为了皮格马利翁的妻子。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做[url=http://www.chinahrd.net/files/search.php?type=tag&keyword=%E7%BD%97%E6%A3%AE%E5%A1%94%E5%B0%94]罗森塔尔[/url]效应和期望效应,也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他在期望效应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己怀着期望和信心,他就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自我效能感,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对自我的积极正向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来自于他人,特别是“重要的他人”积极正向的认可、肯定与期待。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雅各布森来到了被称为橡树学校的地方,试图研究在小学教师得到学生的某些信息(如 IQ 分数)时,他们或多或少的会对学生的潜能产生某种期望,这种期望会使他们无意识的对那些可能会成功的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一些鼓励和鞭策,使这些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预期,变得更加出色。
实验者对1~6 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了 IQ 测验,同时还进一步对教师解释,该实验的成绩可以对学生未来在学术上是否会有成就做出预测。也就是说,他们是让教师相信,在测验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在未来的这个学年中将有所提高。但事实是,这个测验根本不具备这种预测能力,也就说,出于研究的需要,罗森塔尔给出的关于测验的成绩是假的。
在 6个年级中,每个年级有3个班级,每个班有1名班主任,18个学生(16 女,2男)。实验者最后交给班主任一张名单,上面有测验成绩得分最高的前 20%的学生。其实,班主任拿到手中的前十名学生,是被完全随机分配到这种实验条件下的。这些学生和其他学生(控制组)的唯一区别就是,教师以为他们(实验组)会有不同寻常的智力发展表现。
接近学年结束时,研究者对所有的学生再次进行了相同的IQ测试,并且将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是,实验组的学生,也就是被老师认为IQ会有显著进步和发展的学生,其IQ提高幅度显著高于控制组的学生,特别是在一二年级这些低年级的学生中表现明显,高出的百分比分别为12.2%和8.2%,而且在实验组,有80%的学生提高了10分,有接近50%的学生提高了20分,有不到5%的学生提高了30分。
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教师对于学生行为的积极的预期和期望转化成了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预言。罗森塔尔指出:“当教师期望某个学生会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智力提高时,这名学生就真的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智力提高”。
我们可以就罗森塔尔的研究做进一步推论:积极的期望会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效果,消极的期望会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效果。这似乎应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句俗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HR是做与人有关的工作的,根据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HR是员工人生中“重要的他人”,[url=http://www.chinahrd.net/files/search.php?type=tag&keyword=HR%E5%B7%A5%E4%BD%9C%E8%80%85]HR工作者[/url]对于员工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心理感受、反应、未来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未来[url=http://www.chinahrd.net/files/search.php?type=tag&keyword=%E8%81%8C%E4%B8%9A%E7%94%9F%E6%B6%AF%E5%8F%91%E5%B1%95]职业生涯发展[/url]。因此,就对于员工的影响力来说,在企业中,除了员工的顶头上司和高层管理者,HR对于员工的认识、看法、期望,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力都大。
具体来说,对于一名员工,是给予积极的期望?还是给予消极的期望?还是因为一件错误就武断地把人打入冷宫?这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我们要用心理学的理论为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冤案平反,这就是三国时期“魏延谋反”事件。在蜀国,不管论武功还是谋略,魏延都是不亚于“五虎上将”的人才,但却始终得不到重视。当时,魏延曾提出率领万人,偷袭潼关,然而诸葛亮却认为此举草率,没有同意。更让人感到惋惜是,老年的诸葛亮刚愎自用,在临死前还做出了“魏延必反”的预测,诸葛亮对魏延的消极的期望最后真的变成了现实,后来魏延真的反了。
很多人都佩服诸葛亮的未雨绸缪与神机妙算,其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诸葛亮长期的消极期望,对魏延采取防范、压制和猜忌的管理,才导致了魏延的心理失衡,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可以说,魏延的悲剧诸葛亮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魏延的悲剧同时也是诸葛亮的悲剧,因为是魏延验证了诸葛亮所谓的“料事如神”。
魏延谋反的悲剧也为管理者和HR们提了个醒:在事关员工未来发展的问题上,还是要多一点积极的期望为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常人(常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03978号-1  

GMT+8, 2024-11-20 22: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