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战乱时期,有一群书生在路上逃亡,正是大夏天,他们又饥又渴,看到路边有一棵梨树,众人上去哄抢,只有一个人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吃,他说:‘梨树无主,我心有主。’后来这个人成了元朝国子监的大学士。事虽小,自己能把握住,也就是修身了。” 这是“许衡不食梨”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孙大午,河北大午农牧集团的创始人、监事长,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民营企业家,听故事的人是大午集团的全体干部和业务员。 借历史故事来让大家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孙大午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了,因为从《论语》中得来的这个道理,他已经讲了十几年。 在中国企业家中,孙大午是非常独特的一分子。当无数中国企业家希望从韦尔奇、沃尔顿那里借鉴管理方法时,孙大午却一直在向两千年多前的孔子学习管理智慧,乐此不疲。 他从1992年起就把《论语》变成了管理企业的一大利器。每个月开会,他都为员工讲《论语》中的一两句话,联系历史故事、日常生活和最近的工作,引导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这个月讲“君子周而不比”,下个月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97年的时候,他在企业里建起了敬儒祠,孔子手持书卷,屹立正中,左右两边分别塑孔子的徒弟子贡和子路的像,他们后面的墙壁上大书一“仁”字。初一十五的时候,常有员工和附近的村民自发来敬儒祠致敬。 2005年,企业员工增加到1,000多人,每月把大家集中到一起学习《论语》已不太现实,他又给每个员工发了一本《论语》。那个时候,正是西方的管理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风靡全国的时候,刚刚出了第二版,中国的经理人几乎人手一册。孙大午却坚持着“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的想法,怎么做人,没有比《论语》更合适的“教材”了。 他还将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写进企业文化,这在中国企业家中独树一帜。 “我是一个儒家文化的实践者,也是儒家文化的受益者。”孙大午这样告诉我们,神情笃定:“最大的一点受益是,人们因德得利,企业的发展很健康,也很快。还有一个受益是,人们的精神面貌非常祥和,知道孝顺父母,知道对子女负责,并进而对社会负责。” 孙大午并不是特例。日本著名的实业家涩泽容一在他的《论语与算盘》一书里,大力反对所谓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不相容的观念,以自身的行动证明,“遵循《论语》的箴言进行商业活动,能够生财致富,”并告诫其他企业家,“真正的谋利而不以仁义道德为基础的话,那么就绝不会持续久远。”孙大午并不十分了解涩泽容一,但他用22年的时间证实了相同的结果:“企业办了22年,我觉得中国文化用于企业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我们的企业之所以能健康地发展,儒家文化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它跟西方的管理也是相通的。” 道德经营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能取。由此延伸出来的道德经营,是大午集团最核心的价值观。在孙大午看来,这样的价值观,也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价值观。 孙大午说:“我的企业文化是在自由生活中自然产生出来的道德文化。我在挖掘民间的道德资源的时候,发现了最能得到民间认同的传统的儒家思想,于是就树立孔子为偶像。” 当然,孙大午用儒家思想来治理企业,不仅因为它有群众基础,更因为它在企业管理中是非常有效实用的。孙大午的母亲信佛,父亲信道,这对他都有很大影响,但是他觉得这些思想有些拔高,而儒家思想没有拔高,非常实用。孙大午说:“儒家的文化是一种道德的文化,道德人人都能做到,而且对人人都有好处,你货真价实公平买卖,大家都找你,你就发财了。” 但是要让这样的文化变成企业里每一个员工潜移默化的行为,是十分困难的,不能仅仅靠“自然形成”。孙大午说:“见钱都会动心,要守住自己相当不容易。” 于是从1992年开始,孙大午开始在企业里讲 《论语》,每个月讲一两句,大家一起来讨论。有时为了让大家深入认识,几个月反反复复地讲一句。那时大午集团只有一两百人,孙大午不只讲《论语》里的原话,还善于把大道理变成大白话,变成故事,跟平常的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讲给员工听。有一次,他讲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在路上见到十块钱要不要捡,他说,“这个钱是便宜,不要捡。”他反复对员工强调,这种便宜不要占,只有靠勤劳道德的致富,才安全可靠。虽然员工中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是在孙大午“专门开会讲了好几次”之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义,逐渐被了解和接受。 讲道理、讲故事只是一个方面,一种价值观能够深入人心,还在于它体现在企业高层领导的日复一日的领导行为中,特别是决策中。孙大午的弟弟孙二午在大午集团中曾负责饲料厂的工作,那时候有个豆饼的供应商叫庞乐,跟大午集团的合作已有多年,互相信任,所以他送来豆饼后,就直接到屋里喝水去了,材料的称重都是大午集团的员工做。有一次一个新来的职工,一看庞乐不在,不称重就直接把豆饼往厂房里搬,偷偷留下一个饼,就是赚10块钱。老员工知道这件事后,及时告诉了孙二午,孙二午立马找员工谈话,并做了处分。 还有一次,北京有个贸易商来订他们玉米食品厂的货,大午集团的包装是每袋25公斤,贸易商要求装24公斤,他按照这个重量给钱,但是包装上还印25公斤。当时负责这事的是孙二午的一个表兄。公司高层知道这件事后,这个表兄被撤了职,后来一直做技术工作,再也没有提到管理岗位上来。大午集团后来也没有再跟这个客户合作。“做生意要讲仁讲义讲良心,我们50公斤装的饲料实际重量都要多三两,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浪费,任何时候都得保证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是足够的。”现任集团董事长的孙二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