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到领导催了,才开始工作;第二天要交论文了,晚上才开始动笔…… 这不只是拖沓,还因为心理疲劳。
明明事情就摆在眼前,就是一拖再可拖。“拖延症”这个在国外已经出现了20年的心理学名词,最近却成为我国众多白领为自己贴上的标签。近日,一项调查显示,72.8%的人坦言自己有做事拖沓的习惯。心理学专家称,“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的疲劳。
案例做事总拖到最后期限 娅莉是一家公司的白领。上周三,领导布置一个文案,要求她一周内交。一开始,娅莉觉得时间还早,没放在心上,等想起来的时候,离上交文案的日子只差一天,可偏偏这天,手头上的工作很多,白天也没时间写。娅莉只好跟领导说,自己晚上加班,保证让他能准时看到文案。下班后,娅莉开始熬夜找资料,查数据。3000字的文案写完时,等已是凌晨3时了。
娅莉说,做事拖沓的毛病她一直就有。上大学时,论文总是要等到上交的前一天才急急忙忙开始写。如今工作了也一样,坐在办公桌前,先聊会QQ、刷刷微博,其实她心里很清楚有事要做,却总爱先玩一小会儿。
除了工作,生活也如此。下班一回家,娅莉就先上会网、看看电视、吃零食,就是迈不开腿去洗漱,非得等到困得不行了,才肯起身。
调查
多数人认为是懒
昨日,记者通过街头随机采访和网络问卷,50名年龄在20至40岁的人对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7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或身边的人患有“拖延症”,其中40%的人,觉得自己“总是等事情拖到万不得已了才去做”。患上“拖延症”,62%的人认为,是因为“懒惰,觉得时间还很多”,34%的人认为“事情太多,不知如何下手”。在自称患有“拖延症”的受访者中,76%的人认为应该杜绝拖延行为,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 调查中,记者发现,拖延有一些职业上的差异,比如记者、文字工作者更容易拖拉。而完美主义者也是“不拖不舒服”的高发人群。他们共同的心声往往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能做得更好”。
专家
别同时做多件事
“‘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疲劳,比如机械地重复某一件事,就会让人产生厌倦,不自觉地拖沓起来。”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高级心理咨询师舒闻铭认为,有的人生来性格就容易拖沓,这样的人,需要加强自律,时刻提醒自己办事不要拖沓。还有一些人,是因为遇到的事情难度较大,产生畏难心理。这样的人,可以多寻求他人帮助,建立信心,应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按计划实施,不要同时做多件事情。
另外,一些人偏向“完美主义”,想将事情做到完美,所以迟迟不敢着手。这样的人,要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以免伤及自尊心。
职场拖延症症状
1.从工作清单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越临近deadline,越想做其他事。(是or否)
2.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两点半,却迟迟无法动手。(是or否)
3.在决定静下心来做最重要的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是or否)
4.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自己却不珍惜时间。(是or否)
5.本来在着手一项工作,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干下一件。(是or否)
如果上面的问题,3道以上选有择了“是”,那么,“恭喜”你,你患上了职场拖延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