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最近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大多数太阳能电池板征收34-36%的进口税。尽管在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中国的价格政策事实上损害或威胁损害美国的光伏产业之前这些税率尚未生效,但该委员会预计将在2012年11月宣布这一裁决结果。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已展开一项调查,以查明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片和硅片在欧盟市场上是否存在倾销行为。而从10月开始,欧盟委员会还将针对此类产品的中国制造商收受“非法”政府补贴的指控展开调查。 这些指控究竟有多少真凭实据?无可辩驳的是,中国已经迅速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光伏产品供应国:如今,全球最大的5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中有4家来自中国,而在全球最大的5家光伏组件制造商中就有3家在华设立总部。而2001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在全球份额中仅占1%,相比之下,这一增长势头委实令人惊叹。 但总部设在美国的中国环球贸易(China Global Trade.Com )网站则表示,光伏产业的快速崛起并不能说明中国政府对其国内的光伏产品制造商进行了非法补贴,也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商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进行产品倾销。 在以下由中国环球贸易网站发布的调研报告中(全英文版本),您将可以看到以事实为依据的贸易案例讨论、对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原因的探索以及针对这些贸易案例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的全面剖析。 报告摘要 (摘要由China Global Trade.Com提供) 第一部分 事实 1.1 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的有关数据 需求。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需求很大一部分是由光伏发电与其他方式发电之间的差价所驱动的。自从21世纪初开始,光伏系统的并网安装呈指数级递增(2003年到2009年每年平均增长45%),这样的发展几乎完全是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和美国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实现的。这些政策旨在以各种方式补贴太阳能的成本,使之能与其他并网电源竞争。 2010年,德国的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是全球总容量的43%,美国为6%,中国只有2%。但德国和意大利的光伏装机容量比例在下降,中国的在上升。到2015年,德国每年对太阳能组件的需求将只占全球的15%,中国则占19%。和德国一样,意大利的年装机比例将下降,而美国和日本的则会上升。 供应。在过去10年中,全球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产量骤增,从2001年的371兆瓦增加到2010年的24千兆瓦,增幅为6376%。2001年,日本是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46%。到2010年,中国成为最大的生产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5%。在这期间,美国的市场份额从27%降至5%。到2006年,中国的光伏产品产量已超过美国。 价格。全球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价格下跌速度从2008年开始加快。据估算,全球晶 体硅光伏组件的价格从2008年的每瓦3.3美元下降到2011年初的1.8美元,到2011年底降为1美元。预计到2014年,价格预计将降到0.74美元。 以下五大因素决定了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价格,他们推动了价格的下降趋势(2004年到2008年的价格飞涨期除外)。这五大因素包括:1)多晶硅等原料价格的下降;2)来自价格较低的薄膜类产品的竞争;3)政府激励政策和需求刺激的减少;4)学习和创新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效率提高;5)供大于求。 1.2 谁收到了补贴,收到了多少?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美国进步中心)的中国能源与气候政策的政策分析员Melanie Hart指出,补贴项目“不一定都是反竞争的”。事实上,“经常需要政策援助来帮助技术与现有的市场替代产品竞争,在煤炭这样的替代产品已经接受明显或不明显的公共补贴时更是如此。在美国,我们也有类似的绿色能源项目。” 美国的补贴。美国提供旨在鼓励绿色能源技术和增加美国出口的补贴。美国能源部的Sunpath计划的目标不仅在于帮助国内光伏制造商把太阳能技术商业化,而且还在于借此“恢复美国在太阳能制造最前线的地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国情咨文说,“我们不会因为拒绝在此做出同样的承诺而将风力、太阳能或电池工业拱手让给中国或德国。” 目前对美国太阳能产业发挥支持作用的联邦政策有:投资税抵扣(ITC)、1603财政部项目、先进能源制造抵税计划(MTC)、可再生能源项目临时贷款担保计划和能源部SunShot孵化器计划。许多州还提供其他支持政策。 中国的补贴。美国对太阳能制造商提供的许多抵税、担保、补贴和补助方案看上去似乎与中国政府的很类似。但有一个工具美国没有用到,这就是产业政策——一个非常清晰而具体的引导特定产业发展的战略国策。中国把这个工具用到了极致,这就是五年计划。美国太阳能工业公司总裁Gordon Brinser说,五年计划就是中国太阳能制造商为何能发展如此迅猛的关键原因之一。 很明显,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之余,中国一些省份还为太阳能制造商提供了其他支持。但究竟这种支持是如何发放的,在多大范围内发放,还 1.3 谁是竞争参与者,他们在哪里,做什么? 2010年,15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中有6个中国公司,2个美国公司;15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中有8个中国公司,1个美国公司。 由于全球低迷的商业环境,来自中国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以及太阳能板需求的衰退,太阳能制造业正经历着一次全球性“衰退”。尽管成本更低的中国生产商在此次“衰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也不能免除其他全球性压力对自己的影响。特别是欧洲减少了补贴,很可能将导致该区域的需求降低,或将减少需求增加量。 第二部分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为何发展如此迅猛? 2.1 政府支持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发展? 尽管很难说清究竟在中国有多少公司正接受来自谁的何种补贴,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政府强烈支持本国发展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制造产业,这样的支持尤其体现在五年计划的引导中。 2.2 中国制造商有成本优势吗? 18%-30%的成本优势。据估计,中国顶级电池和组件制造商与美国制造商相比能享受18%到30%的成本优势。GTM研究中心的分析员Shyam Mehta认为,中美制造商之间的成本差异在2012年为25%~30%。Solon公司事业拓展总监Rob Wanless说,来自中国制造商的太阳能板的成本约为每瓦1美元,而来自美国制造商的成本是1.20到1.30美元。中国某组件制造商的一名主管也说,中国在组件方面的成本优势是每瓦0.20美元,在电池方面的成本优势是每瓦0.10美元。 全国再生能源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被误传。许多与太阳能相关的媒体都报道过这样一个研究: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全国再生能源实验室)的分析员对中国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进行了成本分析,结果发现,如果计入从中国到美国的运费成本,中国太阳能制造商与美国制造商相比有5%的成本劣势。但实际上该研究的结论并非如此。 该研究认为,中国在电池制造方面拥有的18%-20%的核心成本优势大部分来自于制造商规模和垂直整合;分析员将一个美国的60兆瓦工厂与一个中国的2000兆瓦工厂做比较。规模和整合使中国制造商在采购所有原材料时都拿到10%的折扣,并从中国设备厂家手中拿到50%的折扣。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但劳动力只占组件成本的5%~10%,并且美国制造商拥有更多高度自动化的工厂,能弥补劳动力成本较高带来的差异。 是迷雾重重。要确定省级政府发展太阳能产业所采用的具体机制“极为困难”。 |